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江西吉安县:以绿为笔 绘就生态宏图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3-17 16:55:04
摘要:

江西吉安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秦始置县,至今2200多年,古称“庐陵”,素有“江南望郡”之美誉,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

“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江西吉安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如今,漫步庐陵大地,山河绿意奔腾,万千生灵和谐共生,一幅绿水青山高质量发展的宏图赓续厚植。

聚焦高颜值守护生态美

2024年,吉安县深入推进绿美庐陵行动,持续推进“敦永线”森林可持续经营产业示范带建设,一体推进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稳固生态基础、完善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吉安县完成人工造林5.45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持续推进28个特色精品绿美村庄、2117平方公里的庐陵大地美美与共。

为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吉安县切实抓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推动环境“提质”。吉安县君山湖水体修复及配套工程项目加速推进,通过治理污染源,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强水动力循环,恢复君山湖的生态功能,提升水质,为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吉安县油田镇学海矿业公司原来的矿山大变样,远处山坳大片的光伏电板收储阳光,输出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目前已铺设光伏板545亩,设计年发电量2216万KW,相当于年节省8860吨标准煤,实现了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双赢”。

围绕“高颜值”绿美庐陵建设任务,吉安县充分用好山河湖自然资源,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串联永阳中洲岛、指阳泷潭秘境、敖城山水功阁、天河军工研创等乡村旅游示范景点,着力打造以“森林+文旅项目”和林下经济为主线打造“敦永线”50公里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带。以群众“出门见绿”为目标,大力实施“增花添彩”工程,开展林荫道建设和“小老树”整治等工作,“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移步有花”已成为吉安县的真实生活写照。

当前,吉安县正紧扣“增绿”关键词,系统谋划开展森林全覆盖行动、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彩色森林行动等,持续守护生态“高颜值”,不断擦亮绿色生态底色。

聚焦高价值助力百姓富

近年来,吉安县积极培育森林“摇钱树”,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特色经济林,大力发展食用菌、林下中药材种植等,加快培育“林下经济+”新业态。立足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利用林相改造山场和采伐迹地山场松树蔸种植中药材,建设茯苓种植基地,实现伐区生态资源的再利用,提高林地资源的变现价值,预计开发面积约4.6万亩,产生经济效益4600万元。同时,积极探索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湿地利用模式。

吉安县结合重点建设的精品森林旅游点,合作、串联开展党建联学、红色研学活动,打造成一条“玩在永阳中洲岛、吃在敖城山水功阁、学在天河军工研学中心、住在指阳泷潭秘境”的“侠客行”精品旅游路线。目前已纳入吉安县“嘉游赣·惠生活”参观考察推荐行程,吸引各地很多家长带孩子游玩体验。吉安县2024年共接待游客人数1459.57万人次,同比增长25.2%,实现旅游总收入116.70亿元,同比增长16.5%。吉安县发挥生态良好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庐陵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和品牌产品,“登龙芋头”、“永和豆腐”地理标志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森林“摇钱树”、湿地“聚宝盆”……除了这两项,为拓展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转化路径,吉安县积极用好碳汇“印钞机”,搭建林业碳汇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智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团体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拓宽林业碳汇价值实现路径,吉安县官田乡梅花村省级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在江西省碳交易中心平台预售2915吨碳汇量,带来14.57万元收益。实现生态资源交易11例,县“两山”公司实体化运营,收储资产超50亿元。

聚焦高品质发展动力足

林地管理是林业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如何促进林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为“高品质”绿美庐陵注入新动力。

领先答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区的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吉安县森林面积达201万亩,森林蓄积量718万立方米。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2024年10月14日,吉安县印发《吉安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聚焦“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的“林改四问”,明确7项重点改革任务,推动吉安县集体林改再出发。据悉,目前吉安县已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实现公益林、商品林保险全覆盖。全县累计完成林权不动产抵押贷款18.5316亿元;创新经营和流转方式,鼓励和引导林农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彭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