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集中育秧技术在邵阳市粮食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为粮食增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3月19日,邵阳市
该育秧工厂自建成以来,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致力于提升育秧效率和质量。今年,工厂内两条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成为育秧工作的“主力军”。每天,这两条生产线能够处理1200斤稻谷种子,从种子筛选、消毒、催芽到播种,整个流程实现了机械化和标准化作业。
“以前靠人工育秧,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现在有了自动生产线,不仅节省了人力,育出的秧苗更加均匀、健壮,为后续的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开端。”邵阳市浩森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少波介绍道。
春季育秧工作的时间节点至关重要,近段时间,气温适宜,有利于秧苗快速扎根生长,农技人员严格控制育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为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创造最佳环境。秧苗将在清明节后长成,届时,将根据周边村(社区)农户种植面积需求免费发放,进行移植插秧。北塔区早稻集中育秧共分三批次,第一批次育秧面积预计900亩左右。
近年来,北塔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不断加快推进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提高育秧效率和质量,降低农户的育秧成本和风险,在全区设置2个集中育秧点,为全区水稻种植提供秧苗。还在辖区内统一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一喷多促”技术,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对双季稻种植区域内的水利基础设施适当维修改善。全力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为全市的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刘恩权 罗贞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