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时期农村农资流通渠道不畅、技术服务薄弱、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山东省供销社系统(鲁供农服集团),探讨拟实施联合村党支部、村委会(村两委),构建"农资下乡+基层组织+综合服务"的共建模式。打通农资供应"最后一公里",降低农民生产成本,组织农资下乡大棚车及赶大集活动,强化农业技术服务和产业支撑能力,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基层组织产业振兴融合发展,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鲁供农服集团设想新时代村级两委新模式是:共建成立"鲁供农服-村两委"联合工作组,政府组织部门牵头供销社及农服派驻专员与村书记共同牵头,将农资服务纳入村级年度工作计划,签订共建责任书。利用村集体闲置扶贫车间及房屋建立"村级农服中心",配备智能配肥机、测土仪器等设备。数据共享:整合土地确权数据、种植结构信息,建立精准服务数据库。服务协同机制农资直供,通过"集采统配+村级代购点",低于的市场的价格优势。提供技术托管测土配方、飞防植保、农机调度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打通供应链金融,联合金融机构开展"农资贷"等业态支持。
实施试点先行阶段(1年)。选择3-5个产业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建立示范点。列出农资需求清单、技术培训清单、托管服务清单。深化运营阶段(2-3年)。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鲁供农服"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建立"服务收益分成"机制,农资销售利润的20%返补村集体。开发数字赋能鲁供-村委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农资需求在线申报、服务进度可视化跟踪。搭建农资下行,农产品上行电商及直播渠道打造区域品牌。
做好保障体系及政策支持,争取农业农村部门专项资金补贴。纳入县级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村两委干部农服能力提升班"培育村级农技专员。建立监督机制,服务满意度季度评议制度。设立农资质量追溯系统和投诉快速响应通道。
量化指标经济效益每亩降低生产成本80-12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5万元/村。服务覆盖农资配送24小时到村率达100%。生态效益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真正意义的药肥双减提质增效,解决农民晒粮难、储存难、卖粮难,合作建设烘干塔及储存库。
创新双重背书机制,省级供销农服品牌保障农资质量,村两委组织保障落地效率。构建闭环服务生态,产前农资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销售对接"全链条。通过"服务返利+股份合作"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民三方共赢。
该模式可有效破解传统农资下乡存在的信任成本高、服务碎片化等问题。更好的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作者:山东鲁供农服集团济宁公司 吴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