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广西三月之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开启,广西桂林市阳朔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从传统民歌到现代科技,从非遗展示到夜经济打造,为广大游客市民带来多元化的体验和享受,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竹竿舞表演十分受欢迎,众多群众围观并拍照记录 曾雅娟 摄
3月28日,阳朔大榕树景区内人声鼎沸,“山歌好比春江水——2025‘广西三月三’民歌擂台赛”在此举行。15支来自广西各地的民歌队伍齐聚千年古榕下,以《福到客家村》《好生活放在歌里过》等曲目展现原生态山歌的质朴与创新。现场中外游客热情助威,哈萨克斯坦游客Aigrema表示:“广西的风景和民族文化令人震撼。”作为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漓江景区还推出“唱原创·游漓江·享优惠”特别企划,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3月29日晚,阳朔县白沙镇“金龙巡游”项目迎来2.0版全面升级。随着遇龙桥畔响起嘹亮的歌声,当地村民和游客以山歌对唱拉开活动的序幕。在遇龙河畔,77张竹筏首尾相连,形成近千米的金色巨龙蜿蜒河面,与山水倒影、璀璨灯光交织,构成“人在画中游”的诗意画卷。升级版巡游新增了“刘三姐唱山歌”“鱼鹰捕鱼表演”“龙凤呈祥”等项目,现代光影技术的运用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游客可乘坐灯光竹筏穿梭于龙影凤姿之间,或参与祈福仪式、对唱山歌,沉浸式体验民俗魅力。来自广东的游客何志青感叹:“阳朔的三月三活动比往年更盛大,文化风俗的多元与精彩让人难忘。”
小朋友跳起来欢快的竹竿舞 阳朔四叶草幼儿园供图
阳朔各乡镇也纷纷亮出绝活,将传统民俗玩出新花样。高田镇的民俗巡游中,金色长龙翻腾起舞,少儿醒狮萌翻全场;趣味竞技赛区,三人板鞋、背篓绣球、“猪腿”拔河赛引得笑声不断,获胜队伍扛着山羊、香猪退场的场景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白沙镇的金龙巡游与蓝龙降临活动,以非遗技艺展现壮乡图腾的魅力;葡萄镇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将节日热情转化为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和移风易俗的强劲动力;普益乡“政策宣讲+非遗体验”的模式成为亮点,通过绣球制作、艾粑品尝、竹竿舞互动,让年轻人体悟“非遗根脉”,让“红石榴”双语宣讲队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山歌,号召各族群主“共绘民族团结画卷”。阳朔戏楼的壮乡长桌宴、非遗绣球工坊,以及阳朔糖舍度假酒店的民俗风情表演,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文化体验。
金龙巡游 马楚云 摄
连日来,阳朔各学校里洋溢着浓郁的喜庆气氛,开展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活动。高田镇民族学校举办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设置“大象拔河”、踩高跷、滚铁环等项目;福利镇龙尾小学的学生们穿上瑶族服饰,载歌载舞欢庆“三月三”,展现了山区教育的艺术之光;阳朔县实验小学的竹竿舞表演,孩子们敏捷跳跃的身影赢得阵阵掌声。“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强身健体,更增强了文化认同。”高田镇民族学校负责人感慨道。
近年来,阳朔县通过开设民族体育课程、创建山歌社团等举措,让传统文化在校园“活起来”。据了解,全县共有二十余所中学小学幼儿园参与相关活动,参与师生近万人。
“三月三”期间,阳朔各景区推出特色活动吸引客流。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推出“壮乡歌圩节”,壮族山歌王高空献唱、侗族琵琶弹奏、夜光蝴蝶与鲜花迎宾等特色项目,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桂林千古情景区推出广西居民特惠票价,以“赛博音乐会”“机甲舞狮”等创新节目,让传统节日焕发科技魅力。
3月31日起,广西14城联动大直播《广西三月三,越夜越美丽》聚焦阳朔夜经济。西街的烟火气、戏楼的非遗市集等夜经济集聚区,通过镜头向全国观众展示“越夜越精彩”的阳朔。
阳朔县文广体旅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收集游客反馈,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服务品质。据悉,4月19日,阳朔还将举办“龙颈河漂流杯”山地自行车赛,继续为游客带来更多精彩体验。(供稿人:乔小娟,钟玲丽,徐仁秀 广西阳朔县委宣传部,阳朔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