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1日,由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华东分公司SGC2118队承担的江苏油田海域面积最大的地震勘探项目——迈陈西三维项目采集工作圆满收官。
项目遵循“七分准备三分干”的原则,经过长达6个月的鏖战,历时25天采集,提前9天完成全部采集任务。
优化生产组织,疏通工农协调“阻梗”
迈陈西三维项目是江苏油田2025年度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工农工作是项目的重要一环。为保障项目高质量运行,公司领导及专家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分公司健全攻关组织,配齐攻关力量,梳理攻关思路,坚持自上而下,层层压实责任。
分公司领导挂帅负责对接县委、县政府,驻队专家负责协调盐场、光伏等重点单位,项目经理负责乡镇政府攻关,12名工农员采取“一户一策”、逐家沟通的方式进行推进,确保工农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再难也要全力以赴。”这是工农组全体人员心中的唯一信念。南方电网超高压线500米范围内分布理论采集点近2千个,若不能激发将造成严重资料缺口。
经过与南方电网数十轮的沟通协调,并聘请专业公司开展危害检测,论证了50米外施工的安全性,并制定了井深、药量设计等防护措施,获得了施工许可,为项目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设备保障,实现海陆联采作业
项目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徐闻县,其中海上区域占项目满覆盖面积近三成。
项目组采用海陆联采作业模式,投入使用陆上节点仪、海上节点、水下检波器、压电检波器等采集设备。首次应用自主激发系统进行全自动采集,实现了远程控制,提高了点位的准确性和采集效率;首次采用5G节点进行噪音监控;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检……大量先进设备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海域资料的完整性。
与此同时,项目组与胜利分公司SGC2140队合作,海域施工采用“气枪激发+OBN接收”施工模式,潮间带采取“气枪激发+井炮激发”的施工策略,通过精确优化施工组织,实现了海陆采集无缝对接。
推进技术赋能,破解“双复杂”难题
项目施工具有“整体复杂、难点突出”的特点,地表蔬菜瓜果密布,海域围网养殖广泛,近地表火成岩发育。
面对“双复杂”难题,项目组坚持做细尽职调查,经过三轮调查,共获得地表信息54210条;此外,室内设计引入统计学炮点均匀性评价新方法,提升大型关键障碍区选点合理性。
做实表层调查,对工区内162口微测井进行重新解释,获得了工区表层玄武岩分布大致规律;加密微测井点位,提高了调查精度,掌握了火成岩分布规律,为逐点设计井深药量打下基础。
做优动态设计,由于南部海域潮水变化,潮间带部分区域衔接处施工无法完成,施工组调整完善施工方案,在潮间带实行加密采集,获得了完整的海陆衔接带数据。
抓实风险管控,守住安全防护底线
项目组将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健全应急管理网络,强化责任监督落实,实行班子成员现场值带班,高风险作业落实专人安全技术交底和专人现场监护,做好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工作。
充分运用湛江海事局、徐闻气象局“双保险”精准气象预警、潮汐预报,系统、细致研判风险,抓好海上与潮间带“海陆施工”风险管控,做到“六不出海”,保障生产安全有序。
严格体系运行,编制各岗位安全责任清单,强化班组网格管理,建立起覆盖各生产环节的末端风险管控体系,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三提”新突破
项目党支部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开展物探项目劳动竞赛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岗位争先锋三提新跨越》劳动竞赛,针对包下药工序制定了专项劳动竞赛方案,共计奖励131人次,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项目推进更有“速度”。
深入开展“金点子”活动,在项目全体员工中持续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党员曾垂建提出的“防爆毯”闷井法在施工中得到有效运用。党员带头做示范,项目推进更有“力度”。
项目组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增加食堂菜品数量、改进菜品质量、降低菜品价格;注重员工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筛选健康重点人员,进行定期监控;落实“三式营地”建设要求,改善员工住宿条件,实现员工“拎包入住”的基本诉求,项目推进更有“温度”。
迈陈西三维项目全体参战将士发扬“敢于攻坚、善于攻坚”的铁军精神,为江苏油田加快推进徐闻地区油气资源突破、实现增储上产的战略目标做出了贡献。(供稿人:樊永科 中石化地球物理华东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