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一年植树时。山西吉县聚焦生态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壶口大地添绿增彩,绘就“三色”生态画卷,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植“绿色”,铺展生态画卷
在山西吉县柏山寺乡马泉头村,该县林业局造林队员们带着工具和树苗,有序奔赴各自的作业区域。在2024年森林植被恢复费造林工程植树现场,造林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的挥锹铲土,有的扶苗填坑,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工作人员还借助无人机向山坡下运送树苗,提高运苗效率。虽然荒坡地形复杂,行走不便,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和干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棵棵树苗被稳稳地植入土壤中,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悉,2024年森林植被恢复费造林工程位于吉县柏山寺乡马泉头村、官庄村,壶口镇陈家岭村、山头村,总面积7000亩,总投资630万元,造林方式采用植苗造林,造林树种选用侧柏、油松、连翘,混交采用针针混交、针阔混交两种方式,根据不同的自然立地条件,本着“少破坏原植被、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利于苗木成活”的原则,缓坡沿等高线采取条坑整地或穴状整地,条坑根据实地不同状况灵活掌握,长度不限,确保栽下一棵、成活一棵。
与此同时,吉县沿黄旅游公路姚家畔至大宁界通道绿化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工程涉及文城村、古贤村、王家垣村等五个村委,工程总投资约524.6万元。道路绿化55.87公里,两旁平台绿化47.75亩,栽植时采用乔、灌、草、花相互组合、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突出生态、兼顾景观,使旅游路彩化、靓化,自然和谐。而总投资252.6万元的吉县沿黄旅游公路壶口景区黄龙寺至姚家畔通道绿化工程则采用“见缝插绿、加密补植提质、点线式增景”等方法,绿化、彩化相结合,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景”的绿色生态通道走廊,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
近年来,山西吉县依托三北防护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项目、吕梁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植被恢复项目等重点工程,投资5860余万元,完成荒山造林7.5万亩;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投资9776余万元,提质打造沿黄河高速口至壶口景区公路通道绿廊和沿黄河旅游一号公路通道绿廊。如今的吉县,山川大地绿意葱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育“红色”,结出致富硕果
山西吉县是闻名全国的“苹果之乡”,苹果产业是吉县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以建设“全国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县”为目标,按照“稳面积、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苹果产业“双百双千”工程,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吉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广绿色防控、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苹果品质。同时,吉县还大力发展苹果深加工产业,延长苹果产业链条,提高苹果附加值。目前,吉县已建成苹果汁、苹果脆片、苹果醋等苹果深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苹果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
如今,吉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产量达到38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红彤彤的苹果不仅成为了吉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也成为了吉县对外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展“黄色”,擦亮旅游名片
山西吉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吉县以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核心区”为目标,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旅游产业“123”工程,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山西吉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壶口瀑布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吉县还积极举办壶口文化旅游节、黄河壶口国际合唱节等文化旅游活动,提升吉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山西吉县已形成了以壶口瀑布为龙头,以克难坡、人祖山、柿子滩等景区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吉县共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了吉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色”品牌战略的实施,让山西吉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苹果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提升。如今的吉县,正以绿色为底色,以红色为特色,以黄色为亮色,奋力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刘景,王心怡,何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