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春潮涌,青山变"金"山。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弹前乡以"零成本托管"为钥匙,破解林地沉睡难题,探索出"资源盘活、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集体林改新路径,让座座青山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三招破局,唤醒沉睡森林资源
面对"资金缺、规模小、收益低"三大痼疾,万安县弹前乡打出创新"组合拳":
第一招:零成本杠杆,撬动流转僵局
传统收储模式常因村集体资金短缺"卡壳",弹前乡独创"零首付+流转费分成"机制:村委会不花一分钱即可收储林地,托管方先行承担开发成本,待林地流转后,村集体从流转费中抽取5%作为托管服务费。这种"借鸡生蛋"的模式,既破解了启动资金难题,又激活了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第二招:集约化管理,破解碎片化困局
针对"插花地""巴掌林"等分散化问题,实施"三统三化"战略: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招商,推动林地由"零散开发"向"集中经营"转变。目前全乡已整合8000余亩林地,形成规模化经营矩阵,吸引5家龙头企业入驻,实现"小地块"对接"大市场"。
第三招:立体化经营,激活林地附加值
打破单纯"卖木材"的初级模式,发展"林下种药、林间养鸡、林上观光"的复合业态。在托管林地套种黄精、草珊瑚等中药材,放养竹林鸡,开发森林康养路线,使亩均收益从不足百元跃升至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一林生四金"。
三管齐下,构建托管服务闭环
为确保托管模式稳健运行,构建"宣传-服务-监管"全链条保障体系:
精准滴灌式宣传:组建"乡干部+村支书+致富带头人"宣讲团,开展"篝火夜话""林农学堂"等特色活动,用方言土语算清"三笔账"——托管后每亩林地年增收利润、村集体年分红效益、新增就业岗位,让群众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
专业化专班护航:抽调司法、林业、金融等领域专家组成"林改智库",提供合同规范、纠纷调解、项目论证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一林一档"电子管理系统,实现托管林地边界卫星定位、权属云端可查、收益智能分配。
阳光化协议保障:创新"1+3+N"协议体系:1份基础托管协议明确权责,3类补充条款(生态保护、收益分配、风险共担),N项个性化约定(如企业优先续租权)。所有协议经司法所公证,并通过"乡村数字大脑"平台实时公示,让林农吃下"定心丸"。
三方共赢,打造绿色发展样板
该模式实现了"政府减压、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村集体:"以林养林"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托管模式,村集体零成本收储林地资源,当林地通过乙方流转时,村集体能够从中获得5%的托管费收益。这不仅解决了收储资金问题,还使得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显著增加,这些资金可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帮助困难群众等,促进乡村振兴。
企业:从"单兵作战"到"轻装上阵"
通过托管平台,企业拿地周期缩短60%,前期成本降低40%。江西国元农业公司负责人感慨:"过去一年才能流转这些林地,现在一个月就能到位,还有乡政府全程协助处理纠纷,工作效率极大提升!
林农:从"看天吃饭"到"持续增收"
72岁的脱贫户卢大爷将15亩林地托管后,每年稳定获得租金+分红9000元,空闲时还能在林地务工,年收入较以往翻番。"没想到这荒山还能变成'摇钱树'!"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青山不语,见证变革。弹前乡以托管模式撬动绿色发展新支点,让片片绿叶化作真金白银,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的弹前,必将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更加动人的发展篇章。(供稿人:郭庆,肖翥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