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小作坊作为食品产业的“毛细血管”,肩负着传承传统技艺、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和发展地方特色美食的重任。然而,其普遍存在“规模小、基础弱、管理粗放”等问题。今年以来,山东省宁阳县市场监管局以“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为目标,实施食品小作坊提质增效工程,走出一条“监管 +服务”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靶向培训强根基,拧紧安全“思想阀”。宁阳县市场监管局把教育培训当作提升小作坊主体责任意识的首要任务。年初分层召开全县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 180余家小作坊负责人开展“精准滴灌”式培训。围绕《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卫生规范》等核心内容,采用“法规解读 +案例分析 +现场答疑”模式,促使从业人员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新发布相关标准及办法后,第一时间通过政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解读,制作“标签合规指南”图解,让 200余家小作坊政策知晓率达 100%,从源头防范“标签错误”等问题。
全链条“会诊”查隐患,织密风险“防控网”。针对小作坊生产环节“多、散、杂”特点,该局创新实施“拉网式体检 +清单化整改”机制。组织执法骨干成立专项检查组,围绕“人、物、环、管”四要素,对 12个关键环节开展“解剖式”检查。执法人员现场开具“问题诊断书”,列明风险点,定制整改方案并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 22家小作坊“会诊”,整改问题 78项,建立“一企一档”跟踪台账,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分级分类精施策,激活发展“新动能”。宁阳县建立小作坊“ABC三级管理体系”,依据管理水平等 6项指标,将小作坊分为“示范引领型(A类)、规范提升型(B类)、基础整改型(C类)”。对 A类作坊,助力申报品牌、拓展电商渠道;对 B类,实施专项扶持推动产品升级;对 C类,开展“驻点指导 +限期整改”。“靶向治疗”让监管资源配置更高效,也为小作坊业主指明发展方向。
示范引领促提升,打造产业“样板间”。该局在 13个乡镇(街道)遴选基础好、意愿强的小作坊打造“示范标杆”,进行全方位升级,建成 3处县级示范作坊,2处正创建市级示范单位。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转变。某豆制品作坊示范点的经验,已带动 5家作坊主动改造。
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构建长效“新生态”。宁阳县市场监管局秉持“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理念,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立柔性监管机制,为 15家作坊提供行政指导服务,解决 23个实际问题。数据显示,通过半年攻坚,全县小作坊进货查验率、问题整改率提升至 98%以上,产品抽检合格率达 99.2%,群众满意度提高 12个百分点。(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市场监管局:何敬华,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