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在为民坐标系中校准初心使命

来源: 编辑:李哲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24 15:35:09
摘要:

当淮北市的“电力工匠”张涛33年坚守在高压带电检修岗位,带领团队科技创新,用“匠心”守护人民的用电安全;当黑龙江绥化市庆安县同发村的“带头书记”孔庆范30年如一日地带头冲锋在“为民谋利,带村致富”的路上,因地制宜发展菇娘果产业,将村集体经济从欠债122万元到盈余1700万元;当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的“文化带头人”黄震,精准对接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创新文体活动,搭建弘扬传统文化大舞台……

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为民实践正在重新定义“为了谁、代表谁”的深刻内涵,这些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故事,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

为民初心标注精神坐标

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两山”理念的践行者们用生态物联网系统守护绿水青山,村民手机上的“生态账本”实时显示碳汇收益。村支书汪玉成带领群众开发的竹林碳汇交易系统,让每片竹叶都变成“绿色银行”,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数字化诠释。党员干部用科技创新架起生态价值转化桥梁,让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收获真金白银。

时代考题检验宗旨成色

为满足越来越大的就业人员岗位需求,贵阳市云岩区“企业之家”举行“直播带岗”促就业活动,邀请辖区内11家企业参加,提供教学顾问、医生、护士、教师、装维和新媒体运营等优质岗位187个,运用电商平台、大数据技术为求职者与企业架起“云桥梁”,展现了党员干部在技术革命浪潮中的智慧担当。

躬身实践书写为民答卷

定西市临兆县是一个十年九旱的贫困地区,但这片土地却是耐旱作物马铃薯的适种区,早在1996年定西市为解决当地人民的吃饭问题提出“洋芋工程”,2008年,定西市将马铃薯作为支柱产业提出打造“中国薯都”,2024年,定西市建成原种基地12.54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26.24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如今承载着当地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希冀。这一切都归功于“马铃薯博士”李世贵团队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他将种子“芯片”植入土地,让当地马铃薯年产量在十年内翻了一番,他带领团队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从种植技术的改进到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从品种优化到市场开拓,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当科技特派员的足迹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实验室里的论文真正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从田间地头到数字云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为民实践不断拓展着“人民至上”的时空维度。当数字技术用于保障农民权益,当“直播带货”用于激发就业活力,当科技实验用于守护民生底线,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实践,正在书写"为了谁、代表谁"的崭新答案,这是百年大党穿越历史周期的精神密码,更是引领复兴征程的力量之源!(供稿人:彭泽彦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