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广西阳朔:移风易俗润乡土 大爱捐献续新篇

来源: 编辑:李哲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27 15:25:48
摘要:

3月23日,桂林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外,阳朔县金宝乡塘坡岭村村民莫桂香颤抖着在器官捐献协议上签下名字。丈夫何小平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9岁,而他的肾脏、肝脏、肺脏和角膜,这为6位素不相识的患者点燃重生的希望。这场震撼的生命接力背后,是一个受助家庭的感恩回馈,更是金宝乡移风易俗文明之花结出的硕果。

艰难的抉择:当传统观念遇上文明新风

2024年10月,何小平在阳朔县人民医院诊断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右侧多发急性脑梗塞,辗转于桂林市人民医院和阳朔县人民医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今年3月18日,何小平再次发病,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幸运,只传来了“没有治疗希望”的噩耗。

据莫桂香回忆,最初得知器官捐献提议时,她因传统观念本能拒绝。但何小平哥哥姐姐的劝说,以及丈夫平日里“受了别人的帮助一定要懂得感恩”的叮嘱,逐渐动摇了她的想法。她想起村里“文明讲堂”曾讲过“最美女孩”何玥“生命延续”的故事,想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栏里“榜样的力量”带来的动力,更想起村口老樟树下的“互助角”,村民们常在这里分享化肥种子、帮留守老人理发修剪指甲,“邻里守望”早已写进村规民约红榜,“发挥奉献精神,帮助更多人”的念头最终占据上风。

“保留完整身躯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但让他的器官在别人身上延续生命,是不是另一种圆满?”莫桂香说道。3月23日,莫桂香带着女儿与何小平见了最后一面,并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这份凝聚着全家人心意的决定,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崇高礼赞。

“从受助者到捐献者,这是雷锋精神的当代演绎,更是何玥精神的血脉传承。”乡党委书记倪发军说道。

生命的馈赠:移风易俗孕育的感恩之心

据了解,何小平一家多年来一直受惠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帮扶。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何小平要照顾年迈患病的岳父、肢体残疾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女儿。回忆起2016年那场冲垮老屋的暴雨,莫桂香仍红了眼眶:“是政府的危房改造政策让我们住上砖房,大病报销又帮我们承担了许多治疗费。”蓝色文件袋里,帮扶干部的走访记录、产业奖补清单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帮扶干部送来的米面油、公益性岗位收入和党员志愿者的无私关怀。

从“脱贫不忘党恩”主题教育中培育的感恩意识,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设的爱心公益课堂传递的生命教育理念,以及父母善举,让“奉献”二字在孩子心中生根。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用铅笔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话: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叔叔阿姨一样,帮助那些困难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

文明的回响:思想破题下的生命接力

“他家的善举让我们深受感动。村民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乡风文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利村党总支部书记梁天德说。

在金宝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何小平家庭的故事成为最新一期“文明讲堂”的主题,被村民们口口相传。它如同一粒文明火种,在塘坡岭村点燃了移风易俗的思想引擎。这场以爱之名的生命接力,悄然改写着乡村的精神坐标。

过去,大利村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彩礼12万起步”“丧宴摆三天”,村民苦不堪言。如今村“两委”牵头制定《婚丧喜庆村规民约》,彩礼限高,酒席从简,仪式革新,新人主动选择“零彩礼”“低彩礼”。门楼村新人谢明凤打算今年“五一”期间办喜酒,计划摆20桌酒席,“农村高价彩礼一直是很重的负担,我们更看重感情好,相信情比金坚,所以这次婚礼摈弃旧俗,一切从简。”

当“以爱延续生命”的理念从讲堂走向田间地头,当“助人即自助”的认知取代传统宗族观念,这场始于器官捐献的文明实践,正在乡村振兴的版图上,书写着“思想进步助推文明升级”的鲜活注脚。

(供稿人:张剑婷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