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山西省临汾市委书记李云峰(左)率队慰问驻临部队。
地处黄河之滨、太行之畔的山西省临汾市,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这里不仅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华北抗日的最前沿,还孕育了《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之作。从八路军学兵大队、炮兵团的成立组建,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前身襄陵独立团的诞生,再到“光荣的临汾旅”荣誉称号的授予,临汾的红色基因在岁月中代代相传,铸就了深厚的双拥底蕴。
山西省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延峰(前排左二)走访临汾旅。
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突出制度化引领、体系化推进,全方位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城市与战旗”“帮战友”志愿服务等特色双拥品牌。临汾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和驻临部队将双拥工作视为“国之大者”“军之大事”,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加大推进力度、浓厚双拥氛围、提升品牌特色。
山西省临汾市四大班子领导参加双拥活动。
为确保双拥工作的规范性与连续性,山西省临汾市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涵盖拥军优属、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喜报送达与奖励、公共服务场所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依法优先优待服务等方面。全面落实“双清单”“三助力”机制,高效解决127项军地问题,实现军转干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率100%,随军家属100%妥善安置,军人子女入学优待政策100%落实。
在拥军效能提升上,山西省临汾市围绕平时服务保障、战时拥军支前的要求,无偿划拨土地105.4亩、修建部队战备公路4.1公里,实行涉军项目“四优先”,投入0.92亿元支持部队建设。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拥军活动,组建420余家拥军服务站、30个军人驿站和731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落实457项拥军措施,全面提升社会化拥军服务质效。同时,与“光荣的临汾旅”、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海军“临汾舰”开展双拥互动与共建活动,打造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驻临部队官兵和地方民兵齐心协力扑灭山火。
驻临部队也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在应急抢险救灾和疫情防控中,2020年以来共出动兵力2.2万人次,车辆、装备1.7万台次(件套),抢救和疏散被困群众6.3万余人次。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组织军营开放活动,接受地方参观人员近2万人次,为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军训83,693人次,帮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援建“八一爱民学校”。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投入800余万元帮扶22个村,推动28个扶贫项目落地,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山西省临汾市还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双拥氛围。出台《临汾市双拥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从多方面规范要求。开展“海军国防特色班”、“寻找民兵英模”等270余场活动,推出军事访谈栏目,在中小学开展主题活动。创演双拥文艺晚会、创作歌曲、举办书画摄影作品展、拍摄微电影;开通双拥公交,建设提升双拥社区、双拥巷等,打造双拥文化新地标。选树宣传1260余名先进典型和130个先进单位,开展11,300余场次双拥活动,促进双拥传统与城市人文精神融合。
山西省临汾市在双拥工作上的不懈努力,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更让“城市与战旗”的双拥品牌熠熠生辉,成为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范例,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着临汾力量。
(刘景,宋宝宝,骆新新,曹伟琦,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