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东部盘河地区,其构造破碎常被称为“碎盘子”。因其在空间上呈三角形态,且蕴含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又被称为“金三角”。这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长期未取得规模性突破。
3月起,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SGC2102队在此进行盘河-2025三维项目施工,以科技创新赋能盘河勘探。
密织“找油网”
“这下面,可全是宝藏啊!”盘河项目经理、SGC2102队党支部书记曾凡武在地图上比划道,这片区域面积仅有3.3平方千米,地下却藏着无数“金疙瘩”。
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的盘河区块,是临盘区域特复杂断块油藏的典型代表,主体断块与若干小断块在地下蜿蜒交错,形成了著名的“盘河金三角”,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1998年和2014年,都是因为养殖户密集,炮点和排列无法进入。”曾凡武指着面前一排排鸭棚说:“两次施工资料都有缺口,满足不了精细勘探需求。今年鱼鸭混养基地正升级改造,这是难得的窗口期,我们得以集中力量全力攻关。”
“金三角”断块多、层系多,获取高品质的浅层资料,“找油网”要更加精密。“接收线距由125米加密到了50米,设计精度提高了两倍多。”谈及项目施工方案,技术支持姜子强介绍。他们在有利构造内反复优化观测系统、4次优化施工方案,通过均匀点位、提升药量、加密震源等方法,有效提升复杂断块资料成像效果。
此外,技术人员主动增加鱼鸭混养基地炮道密度,在理论524炮基础上优化提升21%,见缝插针地分布在“金三角”核心区,助力更精、更准探清地下。
“用豪华二字形容一点不为过。”队经理杨勇说,“我们就是要用豪华的观测系统把大鱼、小鱼一网捞。”
“利器”显神通
观测系统豪华了,还得需要技术利器来支撑。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在项目中各显神通。
在一采油井场,物探施工车轰鸣作响,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DAS系统,正在井口采集资料。
该系统采用光纤进行井中地震资料采集,能够解决深层垂向分辨率和成像精度难题。如果说常规井中物探技术是往地层打手电,I-DAS则是探照灯,其获取信息更广、更清、更准。
“井地联采,使地面地震与DAS数据优势互补,实现盘河立体勘探。”曾凡武说。
工区穿越山东德州临邑县城,这里常驻人口25万,人流、车流大,干扰源众多。如何获取城区高品质地震资料又是项目面临的一大挑战。
凌晨两点,临邑县城干道上,三台可控震源车完成震动作业后依次收回震板,奔向下一个作业点。
盘河项目首次在胜利东部探区使用低频性能出色的大型可控震源,大幅提高了采集精度。
为进一步优化震源采集,他们历时7天采用探地雷达对震源道路进行管道探测,探测出624个管道点位,保证震源施工质量,规避有关风险。
无线节点仪是拿下城区勘探的又一“利器”,通过采用外接超级检波器小组合接收方式,有效压制环境噪音,大幅提升信噪比,确保资料品质。
“质”在必得
临邑县盘河文化广场旁,两名放线工正在硬化路面上布设着节点。面对连片城区建筑物密集的现状,SGC2102队见缝插针,在公园绿地的方寸之间“绣花式”布设物理点位。探索土质地面埋置检波器,硬化地面采用“石膏贴法”、电钻打孔等方式埋置检波器,解决节点仪城区摆放难题。
他们严格执行“双监控”标准,创新使用“拉力计”质检模式,大幅提升检波器耦合质量。节点采用“人工巡检+无人机航检”的方式,增加巡线频次和力度,保障节点设备安全和数据完整,节点数据回收率达到99.2%。
“我们使用‘线数据质控法’控制质量,每天挑选一南一北2个近排列炮点,合成其数据核实资料品质情况。”技术副经理李建锋介绍,该方法配合iEM智能井炮系统,能够实现井炮激发精准度接近百分之百。(供稿人:陈俊蒋云龙周春燕中石化地球物理胜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