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绽放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5-08 11:44:49
摘要:

九月的阳光炙烤着蜿蜒的公路,几位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踏入了山东菏泽鲁西新区陈集镇第二中学,走上三尺讲台。他们当中,有肩负教育使命的公费师范生,也有怀揣梦想扎根乡村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告别了大学校园的朝气蓬勃,他们带着满腔热血,在乡村教育沃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想把农村学生教好,要倾注许多的心血。马鑫淼老师发现,孩子们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大部分学生的目光躲闪,常常令她陷入教学困境;朱斐然老师入户家访,学生的父母正在田间劳作,家长朴实的笑容和那一句“孩子交给你们,俺就放心了!”的信任与依赖,令她倍感压力;教英语的张泽芳老师,在为学生们带着浓重口音的英文发音而发愁;教物理的赵蕙平老师,看着学生们对抽象的物理概念一知半解,常常急得直跺脚。教化学的赵海龙老师,看着台下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犯了难;信息技术课上,唐玉杰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着孩子们的打字方法

每一粒种子的成长与丰收,都离不开耕耘和浇灌。工作中的种种挑战与磨练,激发了这群年轻的乡村园丁的斗志,他们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村孩子走进更大世界”。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学校的办公室成了青年教师们的“作战指挥部”。每天放学后,大家聚在一起,分析学生的学情,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并在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寻求解决之道。慢慢地,他们发现这些孩子虽然基础薄弱,但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干脆发挥你们这些年轻人多才多艺、敢想敢干的优势,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增添一抹亮色!”在学校校长肖鹏飞的提议和支持下,陈集二中的青年教师们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创建了许多特色社团。教室里,笛声悠扬、歌声嘹亮;操场上,活力四射,神采飞扬;书法桌前,孩子们专注地临摹着字帖,一笔一划、聚精会神

这些社团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音乐合唱社团第一次活动时,一个内向女孩,总是低着头,不敢开口唱歌。张红艳老师走到她跟前,轻声鼓励道:“大胆唱出来吧,你的声音一定很好听!”在老师再三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唱了起来。虽然声音有些颤抖,但那纯净的歌声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张老师从孩子们的神情中确认——孩子们从歌声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

“咱农村的娃本来玩得就欢,还在学校搞体育活动,不是浪费时间吗?”面对家长的误解,李博老师和侯欢欢老师就挨个地去耐心做工作,向家长们解释体育锻炼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慢慢地,家长们看到孩子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更好、性格也更加开朗,开始理解并支持老师们的工作,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是“动起来”,书法则讲究“静下心”。边祥钦老师带领学生练习书法,使孩子们在提升书写水平的同时,学会静心修身、专注做事。青年教师杨雪则大胆创新美术教学形式,以“微观绘画”破局——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叶脉纹理、露珠折射,用0.1mm笔尖绘画……学生用心作画的时候,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更能涵养身心,就如同杨老师经常告诉同学们的那样——“美术不是追求完美的复制,而是教会孩子在喧嚣中,用画笔为心灵找到落定的纹路。”

在陈集二中青年园丁们的辛勤付出下,孩子们的变化显而易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上的表现也更加活跃、更加自信,他们重拾了成长的信心,找回了学习的动力,就像校园里春风拂过的柳树又绿了……而那些曾在协议书上郑重签下自己名字、拿着报道信到乡村教育一线的年轻园丁们再一次坚定了自己扎根于这片沃土的教育初心——“我们曾以为要改变乡村,后来发现是乡村重塑了我们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作者:马鑫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