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保障服务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当下,社保卡金融账户的功能畅通直接关系到群众的“钱袋子”。早年因系统规则限制,部分批量开立的社保卡金融账户被默认为二类银行账户,导致养老金、失业金等社保待遇发放受限,成为困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扎根基层的金融服务者,利津支行始终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融入血脉,勇创新、敢担当、求突破。4月底,在系统省内率先破解了社保卡账户分类难题。
“为什么社保卡有钱却取不出来?”“养老金到账怎么限额了?”2025年4月初,建行东营利津支行柜面频繁接到客户咨询,反映社保卡金融账户因二类户限制导致社保待遇发放受阻。二类账户每日交易限额1万元,而部分社保待遇(如一次性补贴、异地结算款等)金额较高,直接影响资金到账和使用。支行迅速意识到,这一问题涉及全县数万参保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和特殊群体,背后是沉甸甸的民生责任。
面对系统存量数据庞大、账户批量调整无先例可循的困境,建行东营利津支行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吹响攻坚号角:成立专项小组,一方面走访县社保局、对接上级行个金部与信息技术部门,厘清政策边界与系统规则;另一方面逐户梳理存量数据,建立存量非其他类社保卡详细台账,精准定位受影响客户。在业务攻坚阶段,团队遇到了“批量维护账户类别缺乏系统功能支持”的核心难题。传统操作需客户本人临柜办理,但批量处理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多重考验。利津支行不等不靠,多方咨询,多次尝试,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成功打通系统壁垒,将约1.9万张社保卡金融账户顺利升级为其他类账户。
“太感谢了,现在养老金到账直接能取,再也不用跑银行调限额了!”退休职工李大爷拿到新打印的账户流水,握着支行员工的手连连称赞。客户的声声感谢,见证了我行业务的成功,更连接了金融机构与群众之间的信任纽带。此次创新实践,不仅是一次业务突破,更是建行“客户至上”理念的深刻诠释:从“解决一个问题”到“完善一套机制”,从“服务一方百姓”到“树立一面旗帜”。东营利津支行的实践印证:“以客户为中心”不再是口号,而是融入每一次主动担当、每一回创新突破、每一份细致服务中。这,正是新时代金融工作者的初心。(供稿人:建行东营利津支行 薄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