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抓源头、控质量、保沿程,打造全流程水质管理模式。
在4月21日,辛一注水站的员工拧开回注水取样阀接水,采出水经过精细过滤器的多次精滤,流进取样瓶时已清得能看见瓶底刻度。
作为水驱产量占比高达96.4%的老油田,东辛采油厂牢固树立“井口水质不合格等于零”的理念,抓源头、控质量、保沿程,全面加强采出水全过程管理,为老油田高效开发注入“清澈动能”。
按需升级,源头活水“注得足”
在北二路测井公园的北侧,辛一采出水处理站就坐落于此,一个个造型不一的绿色罐体分布在站区内。采出水经过除油罐、沉降罐直至精细过滤器的层层处理,通过增压泵源源不断地流入储水罐中。
“经过处理的采出水,出水水质的悬浮固体含量、含油量等指标可达到II类,清澈且没有异味。”东辛厂辛一站站长但昭利介绍,东辛厂针对不同采出水类型,配套“重力沉降+过滤”、“旋流+过滤”、“压力除油+过滤”等不同形式的处理工艺,确保回注水水质稳定。
随着区域整体改造的推进,东辛厂水质设备改造也同步向区块单元适配转变,地质技术人员对区块、单元进行水质需求摸排,先后梳理4个水质条件不满足单元,设计精细过滤站装置点3座,满足了单元用水需求。永1单元5口水井因水质原因欠注,为其新建永四注供水流程、精细过滤装置,改造后水质由4级提升为2级,注水压力提至25兆帕,投产后单元动液面回升38米、日增油24.9吨。
目前,全厂采出水处理站9座,注水泵站20座,设计采出水处理能力每天11.7万立方米,压力及水量整体满足目前油藏开发需求,源头水质与油藏匹配率达到99.6%。
标准把控,数智赋能“水质优”
“外输水检测每升含油0.6毫克、悬浮物1.9毫克,符合II级水质。”4月22日,随着永921采出水站外输水质检测完成,岗位员工在检测表单上标注上了“合格”字样。像这样的外输水质常态化检测,该站每天要进行6次。
东辛厂数智赋能精细管理,在采出水处理站内安装在线信息化水质检测设备,按照“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思路,优选检测线路和井站检查点,做到站内全天候检测、定检全流程覆盖。同时,搭建化学药剂管控信息平台,突出“一站一案”优选配伍药剂,每条线路加药方案、水质数据实时掌控,自动对药剂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保障出口水质达标。
精细管理关乎水质的长期质量,他们推行“3241”管理法,通过对缓冲罐流程、缓冲池技术和缓冲罐附件工艺升级,严控进出口水质和过滤器压差两个指标,管控好滤料反冲时间、清洗优化、类型优选和更换时机四个要点,设备运行时率达到95%以上,运行参数精确到合理范围,出口水质合格率上升至98%。
沿程管理,系统施策“稳长效”
年初,辛一采出水站至营72注水站输水管线压力高、排量低,无法满足供水需求,采用高压脉冲的方式对管线进行了冲洗,清洗后排量提升了30立方米每小时,管线压力趋于稳定。
“注水沿程管线长期运行后,内壁会附着污泥、结垢,不仅影响水质,还会导致注水压力损耗,直接关系到地层能量补充效果。”辛一站站长但昭利说,做好沿程管理就是守护好采出水回注的“最后一公里”。
东辛厂梳理出储罐、管线等沿程管理关键环节,引进机械清罐及污泥压滤技术,“干1备1看1”加快清罐效率,结合水质检测和技术规范,优选水气脉冲、空穴射流、高压水射流和空心螺杆钻等管线清洁除垢技术,减少注水干线沿程压力损失与进出口水质波动差距,实施就地分水、就地增压,减少无效水循环,降低沿程水质影响。
工艺突破只是起点,水质管理的“持久战”需要精细化管控。他们加强地质工艺一体化联动,结合注水井综合工况,精准制定“一井一策”洗井方案,根据水井变化趋势随时进行优化,加强水井日常洗井全过程管控,做到洗井水量清、洗井压力清、洗井水质清“三清”管理,确保采出水注得足、注得进、全达标。
今年,东辛厂水质指标持续向好,开发指标明显提升。该厂源头水质达标率98%,井口水质达标率94%,油井平均动液面回升18米,层段合格率同比提升0.6%。(供稿人: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王琛琛高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