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牌坊乡推出调解新举措,以“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普法宣传心理疏导”模式提升调解效能,助力构建和谐乡镇。
织密矛盾调解网络“第一道防线”。牌坊乡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与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建立“1+N”调解网格体系,即每个社区设1名专职调解员、N名网格调解员,通过每周排查反馈机制,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情况。辖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矛盾纠纷,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必须依法组织调解,做到纠纷必调解,调解有记录,调解有现场图片,疑难纠纷组织开展调解不少于两次。发挥村居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
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第二道防线”。对于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两次以上调解依然未果的,纠纷双方当事人均自愿接受调解的,由乡综治中心、平安法治办和矛盾纠纷相关联的工作人员牵头组织在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再次调解。司法所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和调解纠纷,并参与调解重大纠纷。依然调解不成的依法终止调解,引导、劝导当事人通过其他合法途径,例如通过法院诉讼维护权益,避免出现过激行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普法宣传心理疏导介入矛盾化解。为应对信访事项矛盾等复杂问题,乡综治中心联合乡文明实践所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调解+普法+心理疏导”机制,普法志愿者、心理咨询工作者介入调解过程,通过普法宣传、情绪疏导、心理干预,帮助纠纷当事人打开“心结”。做到不只讲道理,更讲“法”理、“心”理,让源于法治观念弱、情绪积压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疏导和化解。
新举措实施以来,牌坊乡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该乡分管领导说:“调解新举措不仅是化解矛盾的手段,更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未来我乡将持续优化机制,加大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让人民调解在和谐牌坊建设中更有温度、更有力度。”(供稿人: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人民政府袁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