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有这样一个“臭皮匠”组合——刘星、黎冬生、孙莹莹,从起初的手足无措,到期间的百感交集,再到现在的淡定自若,一个个矛盾见证了他们的初心,一件件纠纷连接起群众的民心。他们配合默契,步调一致,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疑难杂症,总能让当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5月13日晚上8时,老上访户李鹏程微信发来感谢信:“结束了,谢谢你们,感谢。”一年来,李鹏程通过线上12345投诉3次、线下信访局上访4次,要求将自家屋后菜地里的电线杆挪走,这根电线杆也成了一家人的心结,必须得移。这样的家长里短,成了“臭皮匠”组合工作的常态,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俘获”民心的大事。
然而事情远不是移动一根电线杆这么简单。信访人强烈要求移,电线杆需专业人员迁,企业方不同意出资,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前前后后一年多的调解仍未果。迟迟调解不成,便有杂音劝告放弃,这根电线杆也不是非移不可。
其实早在4月10日,虽迟迟未等到满意的处理结果,信访人李鹏程就自发来到镇政府,向“臭皮匠”组合付出的努力当面表示了感谢。那天他们是高兴的,亦是难过的。高兴的是,信访人是认可了工作,难过的是,自己依旧没有妥善处理好。
面对群众的强烈诉求,“臭皮匠”组合力排众议,执着于为信访人了却心结,辗转于信访局、企业方、信访人等,终于在5月13日下午16时,以极低的成本迁移了这根电线杆,既树立了威信,又降低了成本,还了结了心愿,实现了政府、企业、信访人多赢局面。
电线杆的“两端”,一端连着民心,一端连着初心。身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是“臭皮匠”组合最为骄傲和欣慰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更是组织交给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初心。(供稿人:刘星 孙莹莹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