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泥土新生终不负 檐下躬行始知艰——九江市第三中学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5-21 19:20:10
摘要: 此次活动以“泥土新生终不负,檐下躬行始知艰”为主题,将课堂延伸至广袤田野,让传统文化浸润青春心灵,为乡村振兴注入少年力量。九江市第三中学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实践,以"五育并举"为育人路径,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长,在躬身实践中传承,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栋梁之材。同学们在泥土中读懂劳动的价值,在非遗传承中感悟文化的魅力,在乡村振兴的图景中明晰青年担当。


为厚植青少年劳动情怀,培育正确劳动价值观,提升实践技能,5月19日,九江市第三中学初一年级学子奔赴柴桑区白合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季研学之旅。此次活动以“泥土新生终不负,檐下躬行始知艰”为主题,将课堂延伸至广袤田野,让传统文化浸润青春心灵,为乡村振兴注入少年力量。


活动伊始,初一年级主任丁昭以殷切寄语拉开序幕:“希望同学们以天地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在乡土中涵养爱农情怀,在耕耘中锤炼兴农本领,让青春在时代沃土中绽放绚丽之花。”随后,一场温暖的“传递书香,助力振兴”爱心公益捐书仪式温情上演。同学们精心挑选书籍,附上暖心赠语,将知识的火种传递给白合村的留守儿童,用书香架起城乡情谊的桥梁。




在国防教育展厅内,导弹模型、航天装备等展品陈列有序,同学们屏息驻足,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我国国防建设从筚路蓝缕到世界前列的伟大跨越。当看到“两弹一星”元勋们在物资匮乏、技术封锁的困境中,凭借坚定信念与卓越智慧成功研制核弹与卫星的珍贵影像时,不少同学红了眼眶。这些英雄事迹如明灯照亮心灵,让大家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少年,肩负着科技强国、守护和平的重任,更应刻苦钻研科学知识,在学习中发扬拼搏精神。

踏入农耕文化展馆,仿佛穿越时空长廊。锈迹斑驳的古老犁耙、精巧复杂的龙骨水车、栩栩如生的传统农耕场景复原,无声诉说着先辈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指尖轻轻抚过陈列的农具,聆听着春种秋收、引水灌溉的古老故事。那些尘封的岁月,在一件件展品的讲述中变得鲜活,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少年心间。

在田间大课堂,研学导师化身“小农夫”,带领同学们解锁红薯的“成长密码”。从土壤特性到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从水培红薯盆景制作到有机农园探秘,同学们沉浸式感受绿色农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在“春耕趣野”实践环节,大家分工协作,翻土、栽苗、浇水,每一道工序都饱含期待。当嫩绿的薯苗扎根沃土,同学们不仅体验到春种的艰辛,更领悟到“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非遗文化体验区成为传承中华匠心的生动课堂。在梁义隆非遗技艺大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化身“小小糕点师”,揉面、塑形、烘焙,将红薯原料化作香甜的传统糕点。品尝着亲手制作的美味,孩子们在舌尖上触摸到非遗文化的温度,更在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而“探春印记”古法植物印染课程,则将环保理念与艺术创作巧妙融合。同学们用植物树叶拓印环保袋,让自然之美与低碳生活理念完美结合,每件作品都承载着对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


研学尾声,同学们满载亲手采摘的果蔬、制作的非遗糕点和创意作品踏上归途。当晚,厨房变身"第二课堂",一道道充满爱意的菜肴端上餐桌,实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同学们在泥土中读懂劳动的价值,在非遗传承中感悟文化的魅力,在乡村振兴的图景中明晰青年担当。


九江市第三中学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实践,以"五育并举"为育人路径,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长,在躬身实践中传承,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