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作风直接关系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乡村发展成效。广大基层干部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标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的殷切嘱托,紧扣“三严三实”要求,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以优良作风护航乡村振兴。
当好作风建设“排头兵”,筑牢基层作风“压舱石”。基层是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政策落实得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关键在基层干部的作风。广大基层干部必须带头转作风、树新风,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刻在心里、落在行动上。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说“不”,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主动下沉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去群众家中坐一坐,推行“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打好发展攻坚“组合拳”,跑出基层发展“加速度”。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发展质效上。广大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在招商引资、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一线勇挑重担、破解难题。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认准的事、定下的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民生实事,推行“群众点单、干部接单”服务机制,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实干实绩诠释对党忠诚,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惠,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牢守党纪国法“铁规矩”,织密基层监督“防护网”。基层党组织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深入查找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集中整治。坚持标本兼治,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创新监督方式,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监督员”。对“庸懒散拖”等不良作风露头就打,不遮丑、不护短,做到学习教育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以铁的纪律护航基层作风建设。(供稿人: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祖楼镇人民政府 刘曜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