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条排水沟可是‘老大难’,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出门都犯愁。可启动资金不足,一直拖着修不了。这次镇干部开会‘岭’听民意,我就又提了一嘴,没想到没过多久,沟渠就修得利利索索了。”近日,都昌县蔡岭镇王杞槐村的王大叔指着家门口焕然一新的沟渠,脸上乐开了花。这条沟渠的“华丽转身”,正是蔡岭镇创新打造“岭”听民声议事协商品牌结出的甜果子。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蔡岭镇坚持“开门搞教育”,把脚步沉下去,把心贴近群众。镇村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乡亲们“零距离”唠家常、掏心窝,全方位“听”民声、“纳”民意、“解”民忧。这股为民务实的新风,催生了“岭”听民声议事协商品牌,为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实实在在的“连心桥”。
王大叔反映的这条“糟心沟”,在“岭”听会上被摆上桌面后,立刻被列入民生实事“任务清单”。挂点镇、村干部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干:实地勘察、反复论证,重点协调解决了项目资金“卡脖子”和村组间的历史遗留纠纷。方案一定,施工方立刻进场,趁着晴好天气抢工期、赶进度。短短两周,困扰村民的臭水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接入污水管网的崭新沟渠。“以前有问题,得一趟趟跑村委会找人。现在好了,干部主动上门‘听声’,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彻底,咱这心里啊,别提多舒坦了!”王大叔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为了让“好声音”传得更广、听得更真,蔡岭镇精心搭建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民意“直通车”。线上,村组微信群变身“掌上议事厅”,惠民政策及时达,群众诉求“指尖发声”;线下,意见箱“站岗”,网格员“串门”,镇村干部入户“唠嗑”,更有定期召开的“岭”听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畅所欲言。
光听还不够,关键在落实。镇纪委把群众诉求的办理情况列为重点监督项,对“超期件”挂牌督办,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从雨污水管网改造、点亮乡村路的路灯安装,到山塘清杂等,25件群众期盼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乡亲们的满意度蹭蹭往上涨。
从“等民上门”到“叩门问需”,变的是干部作风,提的是办事效率,改的是民生“顽疾”,暖的是百姓心窝。“岭”听民声这个平台,不仅擦亮了干部作风的“底色”,更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基层治理的“主人翁”和“受益者”。如今,在蔡岭镇,越来越多的乡亲主动参与到城乡环境整治、村规民约修订等事务中来,干群同心,正携手描绘着基层治理更加美好的新图景。(彭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