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精心打造“陶纹密码:大汶口遗址考古探源之旅”实践课堂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6-30 16:54:35
摘要: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万官路学校以“校馆”共建模式为依托,将教育场景从教室延伸至文化遗址,精心打造“陶纹密码:大汶口遗址考古探源之旅”实践课堂,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脉络,解锁知识密码。

(图:山东省考古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解探铲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踏入大汶口遗址,泥土的芬芳裹挟着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学生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化身为小小“考古学家”。他们手持专业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层,仔细寻觅着历史的蛛丝马迹。当一片片承载着远古记忆的陶片被发掘出来,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好奇的光芒。亲手触摸这些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的陶片,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以前在课本上看图片,总觉得历史很遥远。这次亲手触摸陶片,才发现我们泰安藏着这么厉害的故事!”一位学生在活动结束后难掩激动地感慨道。

(图:学生在大汶口遗址发掘区使用手铲逐层清理土层)

“陶纹密码”实践课堂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考古发掘环节,学生们学习使用洛阳铲、手铲等工具,掌握基本的考古发掘方法和技巧;在陶纹解读工作坊,孩子们仔细观察陶片上的各种纹饰,发挥想象力,推测这些纹饰背后的文化寓意和社会生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大汶口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更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了观察力、探究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校馆”共建模式为实践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观赏珍贵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也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将实践课堂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开发了一系列配套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化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图;孩子们在考古遗址挖到了陶片和骨头)

寓教于行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参加“陶纹密码”实践课堂,他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家长们纷纷表示,实践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方式。

“陶纹密码:大汶口遗址考古探源之旅”实践课堂是泰安市泰山区万官路学校在教育创新道路上的一次有益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馆”共建模式,不断丰富实践课堂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中茁壮成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泰安市泰山区万官路学校:梁兵王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