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资水奔流,湖南武冈大地青山叠翠,一幅红色画卷在眼前铺展——这里既有“不倒的军旗”的热血记忆,也有“萝卜眼里长铜钱”的军民鱼水情;既有革命先辈用生命铸就的丰碑,也有新时代红色旅游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作为湘中与湘西南的“兵家必争之地”,邵阳正以红色基因的传承为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书写着新时代的红色篇章。
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从战火硝烟到精神丰碑
武冈,这座号称“城墙盖天下”的古城,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1949年10月10日,解放武冈的总攻中,战士们前赴后继擎起军旗,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最终飘扬在从未被攻破的城防之上,“不倒的军旗”自此成为武冈人代代传颂的红色印记。
更早的岁月里,革命火种已在这片土地悄然萌发。1921年,武冈青年欧阳东变卖祖产创办思思学校,建立邵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武冈特别支部;1926年,蔡家塘农协成立,农民自卫队点燃革命烈火;1930年,邓小平率红七军途经武冈,夜宿木瓜桥洞和村民屋檐下,用“萝卜眼里放铜钱”的纪律赢得民心;1934年,红七军、红六军团及中央红军三过城步,在莲花桥、红军桥等地留下英勇足迹……
从真实战场到红色经典,武冈走出的铁血战将夏光(《沙家浜》中“郭建光”原型之一),更将革命精神融入艺术血脉,让“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的战歌穿越时空,激励后人。
传承创新的国防教育:红色资源变身“活教材”
武冈的红色热土上,战斗遗址、革命旧址星罗棋布,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天然“教材”。近年来,武冈以“保护传承利用”为核心,创新推动国防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回马山+扶冲广场”“红军桥+萝卜眼里长铜钱”“革命历史纪念馆+武冈烈士陵园+夏光陵园”3条国防教育精品旅游路线;同步开发航空航天馆、云山研学等特色项目;2023年,全新启用的武冈市国防教育基地展馆通过历史文献、革命实物生动再现红色记忆,既带火了红色旅游,更让全民国防教育“热”了起来。
焕发生机的红色旅游:从“记忆”到“体验”的生动实践
不止武冈,整个邵阳都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下焕发新生。城步丹口镇的莲花桥,青石桥面犹存红军足迹;绥宁寨市古镇的红七军指挥部旧址,诉说着长征往事;新宁宛旦平故居里,信仰的力量穿越百年;洞口红军桥畔,烽火岁月的记忆依然清晰……
而作为“南方抗大”的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如今已成为各级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阵地、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战场。“我们是创造新中国的健将”——1938年,地下党员吕振羽在此创办讲学院时的铿锵誓言,至今仍在旧址的青砖灰瓦间回响。
从“红色记忆”到“红色体验”,从“精神传承”到“产业发展”,邵阳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资水奔流不息,红色血脉代代相传,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正随着新时代的浪潮,奔涌向更广阔的天地。(王祥刚、邹丽娜、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