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邵阳市文旅发展的重要节点,新邵县委副书记、县长谢小军从武冈市委副书记、市长唐伟文手中郑重接过邵阳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旗帜。这一“接旗”动作,不仅是责任的传递,更标志着邵阳文旅产业布局再落关键一子——新邵,这座湘中小城,即将以2026年旅发大会为契机,开启从“潜力股”到“绩优股”的华丽蜕变。
图由 |杨明航提供
接旗的勇气:政策赋能,战略布局激活发展新机遇
新邵的“接旗”底气,首先源自自上而下的政策红利与战略支撑。2024年7月,湖南省政府批复的《新邵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新邵定位为“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区、生态文化旅游地”,为文旅发展锚定顶层方向;规划中“加强资江、雪峰山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湖湘文化、红色文化遗产利用”等要求,与新邵资源禀赋高度契合。
县级层面更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推出“点线面结合、文旅融合”两大重点,实施“产业升级、景区提升、产品创新”三大工程,推进“旅游营销、服务质量、管理效能、人才队伍”四大建设。县委主要领导在旅发大会重点项目调度会上强调“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更彰显了以会促产、以会兴城的坚定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新邵将旅发大会筹备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整合移民、人居环境整治等资源打造“和美湘村”,推动“文旅+”业态创新,让旅发大会从单一旅游活动升级为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引擎”。
图由 |杨明航提供
接旗的底气:山水人文交织,文旅明珠绽放独特魅力
资源禀赋,是新邵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湖南地理几何中心,新邵高速“六射八通”,高铁1小时直达长株潭,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区域文旅协同“黄金枢纽”。
其旅游资源更是“红、绿、古、夜”多元共生:拥有1个国家4A级景区(白水洞)、6个3A级景区、3个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区等优质载体;2021年获评“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摘得“中国健康旅游名县”称号。
具体来看,白水洞以喀斯特地貌为基底,打造“赛博山水”光影奇观,夜间飞瀑与灯光交织成“山水剧场”;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以98%森林覆盖率发展康养旅游;63处古韵文物、43项非遗瑰宝(如石马江号子、新邵剪纸)与年产值超260亿元的七大主导产业链协同,勾勒“山水共生、文旅共兴”的活力版图。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邵文旅融合“活”力十足:千年茶马古道、药王文化研学、“村光大道”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坪上“爆炒牛肚王”、小塘麻鸭等“老字号”美食,更以味觉记忆为游客定格新邵印象。数据显示,2024年新邵接待游客416.93万人次,旅游收入42.38亿元;2025年上半年接待241.04万人次,综合收入22.22亿元,文旅潜力持续释放。
图由 |杨明航提供
接旗的志气:“软硬件”协同,跑出旅发筹备“新邵速度”
自接旗以来,新邵以“高规格、高效率”推进筹备工作:成立旅发大会筹备领导小组,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策划”模式,全面升级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
在“硬件”提质上,白水洞正开发新瀑布群、完善游步道、增设露营场地;资江码头通过声光改造,打造集夜经济、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水空间;岳坪峰加速4A级景区创建,完善接待设施。这些工程瞄准“高端化、特色化”,力争在2026年旅发大会前呈现全新面貌。
“软件”建设同样亮眼:新邵加速组建培训志愿者队伍,强化从业人员服务技能;通过“招才引智”计划吸引专业策划与运营人才,弥补行业短板;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培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此外,新邵更探索“长效发展”机制,将旅游融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县城按“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定位建设资江风光长廊;乡村通过“和美湘村”保留田园乡愁,实现“主客共享”的发展格局。
旗帜就是方向,信心铸就未来。新邵以山水为墨、政策为笔,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2026年邵阳市第五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奋力书写邵阳乃至湖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王祥刚肖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