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新宁县黄金瑶族乡的山野间弥漫着清甜的花香——全乡金银花迎来头茬采收期。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背着竹筐穿梭在连片的金银花田间,指尖翻飞间将一簇簇花蕾收入篮中,用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花田“淘金”:家门口就业鼓起“钱袋子”
走进黄金瑶族乡圳水村金银花基地,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翠绿的藤蔓爬满支架,成团成簇的花蕾缀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身着瑶族服饰的农户们弯腰采摘,竹筐里的鲜花渐次堆高。“早晨7点就来摘花,老板种的金银花长得好,我一天能摘100多斤,挣100多块钱!”村民匡小英笑着说,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她既能照顾家庭,又能稳定增收。
全链发展:从“种得好”到“卖得俏”
新鲜采摘的金银花随即被送进村里的烘干加工厂。分拣、上架、杀青、烘干……几道工序后,泛着青色的干花整齐码放,空气中的花香更显浓郁。“烘干后的金银花色泽自然,便于仓储运输,每斤收购价15元左右,市场很受欢迎。”圳水村党支部书记高秀美介绍,自2003年将金银花定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以来,村里种植面积已达33.33公顷(约500亩),亩产鲜花750公斤,预计今年产量370多吨,年产值可达370万元。
党建引领:小花朵撬动大产业
“黄金瑶族乡坚持党建引领,立足特色资源,形成‘合作社+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的发展模式,围绕金银花等中药材延链补链强链。”黄金瑶族乡党委书记杨佳明表示,目前全乡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100余亩,产业不仅带动村民就业,更与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从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开”,到加工厂里的“花香四溢”,再到村民笑逐颜开的“腰包渐鼓”,黄金瑶族乡用小小金银花串起了一条“种植—加工—销售—融合”的生态经济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活力。正如村民们所说:“这哪是花,分明是咱们的‘致富花’‘幸福花’!”(王祥刚、鄢跃斌、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