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这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实践,正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生态实践:多维探索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底色
塞罕坝林场三代人60年荒漠植绿的坚守,浙江"千万工程"20载乡村蝶变的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系统性修复,"无废城市"试点构建的资源循环体系……一系列标志性实践勾勒出中国生态治理的立体图景。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87%,300余种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稳定恢复,以数据印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政策引领与地方创新:双轮驱动的制度实践顶层设计锚定战略坐标
党的二十大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确立为现代化建设内在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行动纲要(2023-2035年)》以"时间表+路线图"机制,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区域实践形成示范样本
贵州以生态旅游、林下经济为抓手,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闭环模式;
福建全域推进生态省建设,首创流域生态补偿等机制,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标杆。
挑战破局:科技赋能与全民共治的协同路径
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生态系统脆弱性、治理机制待完善等挑战,需构建"双轮驱动"解决方案:
强化科技硬核支撑,聚焦生态修复、碳捕集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绿色社会建构,通过生态文化培育、公众参与机制,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全民行动自觉。
全球视野:美丽中国建设的大国担当维度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以美丽中国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复制的生态治理方案。正通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路径,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东方智慧,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传媒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