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东亭乡中心小学的教室里,由广德市东亭乡团委组织的一场“指尖传古韵,青春续非遗”的活动正生动上演,国家级非遗明德竹扇跨越岁月,走进暑期支教大学生的课堂,开启了非遗传承与青春对话的新篇。
明德竹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技艺与文化底蕴。其以竹为骨、以丝为面,从选竹、制骨到绘面、装裱,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当这些精致竹扇摆上大学生的课桌,古老技艺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成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载体。同学们好奇地端详竹扇纹理,聆听非遗传承人的讲解,在竹香与墨韵中,初窥明德竹扇跨越时空的魅力。
课堂上,大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聆听者,而是主动地传承参与者。他们拿起工具,尝试绘制扇面,将创意与传统技艺融合。年轻的思维碰撞出奇妙火花:有人在扇面绘上动漫角色,让古典竹扇染上青春色彩;有人尝试简化制作流程,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能。这种互动,让明德竹扇从“古老技艺”变为“青春表达”,证明非遗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能与当代青年同频共振。
参与活动的学生,带着对明德竹扇的热爱,或成为校园非遗推广者,或加入传承调研队伍,让非遗传承有了年轻的“生力军”。当青春力量注入非遗血脉,明德竹扇的传承不再是少数人的坚守,而成为一群年轻人的文化自觉。当非遗与青春相遇,古老技艺焕新活力,青春也因文化传承更具厚度。
未来,期待更多非遗走出“深闺”,与青春携手,书写传承创新的时代华章,让非遗之美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供稿人: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东亭乡人民政府 步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