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当前,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施官镇南沛村部分乡村道路因年久失修、缺乏养护,出现路面破损、排水不畅等问题,不仅影响村容村貌,更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隐形壁垒”。
破损的村道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村民而言,出行安全难以保障。每逢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老人小孩摔倒受伤的情况时有发生,村民们戏称自家门前的路为“陷阱路”。在农业生产方面,道路不畅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运输农资和农产品的车辆因道路颠簸,导致货物散落、损坏,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损耗;大型农业机械也因道路条件限制,无法顺利进入田间作业,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为此,施官镇南沛村“村两委”积极行动,多举措推进道路破损处理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多元筹资、全民参与、长效管护”等多项举措,全面推进道路破损处理工作,切实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为乡村振兴筑牢交通根基。精准摸排,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逐街逐巷开展道路状况排查,运用无人机航拍、人工测量等方式,对破损路面面积、路基塌陷程度、排水系统损坏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一路一档”问题台账。结合村庄产业发展需求与人口流动特点,制定分阶段修复计划:优先修缮连接农田、产业园的生产道路,保障春耕秋收运输需求。
村道路修缮,修的是路,连的是心,惠的是民。一条条修缮一新的村道路,不仅能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更能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铺就康庄大道。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农村的道路会越来越平坦,乡村的未来也会越来越美好。(供稿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施官镇人民政府董晓燕,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