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无职党员正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红色力量”。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古南街道以实施无职党员“活力工程”为抓手,通过筑牢党性根基、精准设岗赋能、强化激励关怀,让无职党员“无职”变“有职”、“有职”更“有为”,为基层治理注入澎湃动能。
党性铸魂,构建学习“立体矩阵”
“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体系,成为无职党员强基铸魂的“主阵地”。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党员微信群,理论课程、先进事迹“指尖可达”,让党员随时随地开启“充电模式”;线下,“三会一课”与红色教育基地实景教学深度结合,把党性教育“搬”到现场。今年以来,街道已组织6场实地教学,收集党员学习感悟30条,理论学习正加速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不少党员主动亮身份、办实事,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闪光。
设岗赋能,激活治理“一池春水”
精准“画像”、按需设岗,让无职党员找到基层治理的“主战场”。通过调研摸底,街道建立无职党员信息库,细化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7类岗位,实现“一人一岗”精准匹配。党员们化身基层治理“多面手”:民情观察员走街串巷,累计上报民生问题40余件;矛盾调解岗主动出击,化解邻里纠纷23起;志愿服务岗组建“平安夜巡服务队”,守护社区平安,累计办实事80余次。在古南街道的社区里,时常能看到党员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举着旗帜巡查的身影,或是深入商铺排查安全隐患的场景,他们用行动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
激励暖心,注入队伍“持久动力”
正向激励与人文关怀双管齐下,让无职党员干事更有“温度”。街道评选4名无职党员先进典型,制作事迹展板,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形成“选树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同时,聚焦困难无职党员,开展走访慰问10人次,解决生活难题8件。点滴关怀,让党员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持续升温,为党员队伍建设注入“长效动能”。
从“无形”到“有形”,从“有位”到“有为”,古南街道无职党员“活力工程”,正让基层治理的“红色细胞”充分激活。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活力工程”,让更多无职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主力军”,为打造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幸福社区筑牢红色基石。(供稿人: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古南镇街道办戴媛、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