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孜那甫河
新疆第三大河流叶尔羌河的支流
项目有8条排列横穿其中
随着汛期的到来
河水水位见涨
给排列布设带来挑战
“来五个鸡蛋、五个饼。”清晨4:30,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天依然黑黢黢的。厨房的蒸笼冒着热气,刚出锅的鸡蛋整齐地躺在一个大不锈钢托盘上。放线班、钻井班员工开始三三两两地打饭。
清晨6点,放线班长李秋雨匆匆炫了两个鸡蛋、一张饼,就开着皮卡车前往工地。今天,他要带领放线班兄弟们收放5856道排列,其中1349测线要穿越提孜那甫河。
前往指定穿越地点的路,曲径通幽。顺着奥维地图的指引,皮卡在茂密的红柳林和芦苇间穿行,红柳枝划着车身吱扭作响。虽在沙漠边缘,但让人感觉进入了原始丛林。
五十分钟后,视线豁然开朗,一条蜿蜒大河横亘在这片绿洲上。“这就是提孜那甫河了。”李秋雨跳下车,脚底泛起一阵浮土。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SGC2106队HSE副经理邱斌也早早的等在这里。测线过河,他要到场进行安全教育并督导整个过程。他认真检查了救生衣、反光背心穿戴等劳动保护状态后,召集大家列队集合,进行安全告知。
虽然整个作业小组人员都熟知安全操作规程,但邱斌仍一丝不苟地反复提醒。“谨记流程,抓紧时间。”随着一声令下,7名放线班员工各司其责,寻找固定点位、卸车搬线......
“布瓦什西三维项目采用‘有缆+节点’混合采集,提孜那甫河是避不开的坎。”邱斌指着打着旋涡的河面说,用橡皮艇过河属于高风险作业,所以本工区采用无人机牵引手段过河,为的就是安全、高效。
说话间,两名员工把这次过河的“主角”——重载无人机抬了过来。
“它可以承重70公斤,挂上牵引绳吊着大线,非常稳当。”操作手张明仔细检查着无人机各个部件,为起飞做好准备。
“去年我们施工的麦盖提三维项目,穿越叶尔羌河,河道有1公里多宽。”李秋雨说道。
“物探人眼里没有难地形。”旁边的排列长孙希祥胸有成竹地附和。他跟随物探队伍干了二十多年,平原、滩海、高原、沙漠都经历过。
随着螺旋桨强有力地旋转,无人机腾空而起,拽着牵引绳和大线径直向河对岸飞去。
“抓紧绳子!”
“线不要绷太紧!”
“1、2、3,开始拉!”李秋雨喊出响亮的口令。河两岸的员工紧紧拉住牵引绳。大线完全过河后,大家把牵引绳固定在两岸的木桩和固定杆上。
从无人机起飞,到成功将大线安全架设到对岸,只用了10分钟。
顾不上片刻休息,孙希祥拎起地上的一把铁锹,招呼其他组员,向下一个点位进发。一直走到很远,他那被汗水浸透的红工衣依然那么醒目......
“今天走过了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返回驻地后,车载导航的提醒,让人格外舒适。(供稿人: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陈俊蒋云龙张广虎刘新楠田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