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田泛金浪,又是早稻丰收时。七月盛夏,一年一度与时间赛跑、与高温奋战的早稻收购又如期而至,鹰潭直属库的收购现场,机械轰鸣声与工作交流声交织成曲,一群身着“中储粮”工装的铿锵玫瑰,在粮仓内外绽放出别样芳华。她们以柔肩担重任,用汗水浇灌丰收,在夏粮收购的战场上谱写着新时代巾帼篇章。
追逐“不惧前路多风雨”的勇气之光
散发“她们”志存高远的进取之美
预备党员陈冬梅如破茧之蝶,在早稻收购前夕毅然投身质检新领域。面对新工作的挑战与近千份原始数据,她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白天,她跟着老师傅逐项学习质检设备操作:从测定出糙率的天平、砻谷机、精米机,到检测脂肪酸值的滴定管、振荡器、离心机,数十台仪器逐一摸透原理;夜晚,实验室的灯光常亮至深夜,她将当日采集的数百组检测数据分类归档,在电子表格与纸质台账间反复核对,确保每个数字都经得起追溯。短短两周便完全适应和熟悉质检中心的各项工作,用行动证明“转型不是挑战,而是成长的契机”,这个曾经的“门外汉”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00后”新兵刘赛阳则以青春热血诠释担当。作为刚刚大学毕业来到质检中心最年轻的扦样员,她每日守护在扦样机前一干就是一整天,扎扎实实的完成扦样工作,兢兢业业的维持现场的车辆秩序。当被问及如何坚持日均12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时,这位刚走出校门的姑娘笑道:“扦检分离是守护粮食入库的第一道防线,我的每个动作都关乎粮食质量安全。”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不仅记录着密密麻麻的车辆数据,更写满了对“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深刻领悟。
追逐“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之光
散发“她们”不懈奋斗的实干之美
郑雅玲作为24仓的责任保管员,从收购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仓里仓外忙个不停。盛夏七月,骄阳似火,热气袭人,有时仓外温度高达40℃,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张罗着,在收购现场一步也不离开,从未休息停歇过,常常是“白天一身汗,晚上一身灰”,确保粮食保质保量收购完成。
“老保管”詹早莲则把粮仓当作自己的“家”,在库里一住就是半个月,连女儿过生日也只能通过手机视频送上祝福。每天第一时间就是她第一个到达作业现场,身在一线、干在一线,从作业前安全告知、人员安排、工作调度,到引导车辆入库、现场隐患排查、安全监管等,她每一项工作都亲自上、重关键,有条不紊,当金灿灿的净粮如瀑布般流入仓房时,她的眼角漾开欣慰的笑意。
追逐“纤悉无遗筑基石”的求实之光
散发“她们”精益求精的笃行之美
周末的安全生产远程监控中心依然无休,桂兰燕紧盯着智慧粮库系统的屏幕,手指在操作台上灵活切换着库区200多个摄像头点位。作为安全监控员,她独创“三查三看”工作法:查设备状态、查作业规范、查环境隐患;看人员行为、看操作流程、看储粮隐患。在夏粮收购高峰期,她主动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岗位,用电子眼为库区筑起一道无形防线。“每个像素点都可能藏着风险,必须瞪大眼睛。”说这话时,她正放大检查33号仓的现场作业流程。
“赣L-XXXXX,皮重XX吨,请确认!”计量房里,周江铃清脆的报数声每天要重复上百次。为确保每车粮食计量精准,她坚持“三核对”原则:核对车牌、核对单据、核对重量重。烈日下,她穿梭于待检车队间疏导车辆,为的就是尽快给农户做好服务工作,尽快让他们卸粮回家;一忙起来,工作服后背结出片片盐霜。正是她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支撑着中储粮的数量真实、毫厘不差。
追逐“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农之光,散发“她们”服务于农的奉献之美
作为轮换购销科的党员先锋,桂天真在库区门卫处精心打造的“惠三农”服务台,成为了连接粮库与农户的温馨驿站。面对络绎不绝的送粮农户,她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演示“惠三农”App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在服务台的抽屉里,整齐码放着100多个“暖心礼包”,每个礼包都装着防暑药品、毛巾和矿泉水。有位农户感动地说:“这闺女比自家孩子想得还周到!”而她只是笑着回应:“你们辛辛苦苦种粮,我们当然要服务到位。”
烈日炙烤着收购现场,曾冬英却像一缕清风,为粮农、装卸工人和司机送去沁凉。她带领食堂团队每天熬煮绿豆汤、红豆汤,备好银耳羹,用保温桶将解暑饮品送到作业现场旁。发现司机师傅常因赶时间错过饭点,她特意推出“错峰餐”和“爱心餐盒”,将餐食保温,让每一位农户司机们都能吃上一口热饭。“粮食人最懂粮食人的辛苦”,这是曾冬英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用一餐餐可口的饭菜、一碗碗消暑的汤饮,传递着中储粮人的温度与情怀。
从质检台到仓库边,从服务岗到后勤线,鹰潭直属库的“巾帼先锋”们以专业诠释担当,用温情书写奉献。她们是夏粮收购战场上的“铁娘子”,更是中储粮“守粮护安”使命的生动注脚。稻香阵阵,致敬“她力量”!(供稿人:中央储备粮鹰潭直属库有限公司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