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赣超:能否复制“苏超”奇迹?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23 17:11:57
摘要: 赛事组委会深谙“体育+文化”的融合之道,巧妙将11个地级城市的特色元素植入赛事IP,南昌队战袍融入滕王阁的意象,景德镇球员护腿板印有青花瓷纹样,都让每一场比赛成为流动的地域文化展。全省1600余所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程,2万余名青少年注册球员构建起金字塔式人才储备体系,南昌、九江等地的市级青训联赛已形成“U系列梯队+校园联赛”的双轨培养模式。当足球真正走进城市血脉,成为连接历史记忆、地域认同与青春梦想的纽带,当“体育+文旅+教育”的融合模式形成闭环,赣超就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展现江西人精神风貌的窗口。

2025年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赣超”)开赛首月便创下场均上座率91%、短视频平台话题播放量破2亿的纪录,成为继“村超”“苏超”之后中国体育圈的又一现象级事件。在体育赛事IP井喷的当下,赣超能否突破“昙花一现”的魔咒,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校园与青训的足球新生。赣超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江西足球长期青训积淀的必然结果。全省1600余所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程,2万余名青少年注册球员构建起金字塔式人才储备体系,南昌、九江等地的市级青训联赛已形成“U系列梯队+校园联赛”的双轨培养模式。这种深耕基层的青训策略,在赣超赛场结出硕果——参赛球员平均年龄仅23岁,六成是学生军。正如省足协主席万国庆所言:“赣超既是青训的出口,也是职业化的入口,我们正在构建从校园到职业的完整生态链。”

足球与文化的狂欢盛宴。赛事组委会深谙“体育+文化”的融合之道,巧妙将11个地级城市的特色元素植入赛事IP,南昌队战袍融入滕王阁的意象,景德镇球员护腿板印有青花瓷纹样,都让每一场比赛成为流动的地域文化展。省文旅厅推出的“看球游江西”活动,将比赛门票与庐山索道票、婺源民宿折扣捆绑销售。上饶推出的“三清山球迷驿站”,让观赛游客能在赛后参与登山日出观赛活动。据统计,仅九江与赣州的“庐山VS宋城”德比战,就带动两地餐饮消费同比大幅度增长。

政府与市场的双重驱动。赣超的独特之处,在于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发展模式。省体育局专项拨款保障赛事基础运营,同时引入江铃汽车、四特酒等企业赞助,既避免了纯市场化赛事的逐利短视,又克服了行政包办赛事的活力不足。赛事组织的专业度更值得称道,组委会要求参赛队员须具备本地户籍或连续交满12个月以上的社保,杜绝“雇佣军”现象;采用“南北分区+交叉淘汰”的复合赛制,确保113天赛程中66场比赛场场有悬念;引入专业裁判,让赛事具备职业级判罚标准。

流量与质量的双重考验。当热潮褪去,赣超能否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答案藏在赛事的可持续设计中。赣超第一名可以参加全国联赛,中冠联赛前四名有机会升入中乙联赛。小学到大学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体系,解决了学生球员的后顾之忧。更关键的是,赣超正在培育独特的足球文化。“谁是大俵哥”的赛事口号源自江西方言“兄弟”的亲昵称呼,既接地气又凝聚情感;学生球员赛后仍坚持上网课的细节,打破了“踢球影响学习”的刻板印象。这些文化积淀,远比短期流量更具生命力。

百姓与城市的奋进故事。从“苏超”到“赣超”,中国地方体育赛事正在经历从“现象级”到“可持续”的蜕变。当足球真正走进城市血脉,成为连接历史记忆、地域认同与青春梦想的纽带,当“体育+文旅+教育”的融合模式形成闭环,赣超就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展现江西人精神风貌的窗口。正如南昌球迷小李所说:“我们看的不只是比赛,更是家乡的成长。”或许,这才是“赣超”能火下去的真正密码——它承载着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书写着一座城市、一个省份的奋进故事。

(供稿人:江西省景德镇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