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陕西商洛:让“生态颜值”成为“富民价值”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5 15:48:24
摘要: 机制创新:从“度量难”到“变现易”的制度突破依托秦岭核心生态资源,商洛不断拓展“生态+”路径,推动生态与文旅、康养、金融、科技等深度融合,创新机制体制,让自然财富持续增值,探索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面向未来,商洛将肩负起守护中华祖脉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将持续拓展“两山”转化多元路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奋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引领区,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商洛智慧、商洛方案和绿色力量。商洛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大胆破题,编制《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建成覆盖市、县、镇三级的“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实现GEP一键自动核算。


【编者按】巍巍秦岭,中央水塔。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商洛,曾经是“靠山吃山”传统发展路径的典型代表。如今,这里却以系统化改革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用“生态贷”盘活绿色资产,以GEP核算摸清生态家底,让木耳、泉水、气候都成了“抢手货”,蹚出了一条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系统性转化新路。这片曾经的生态屏障区,正在用自己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鲜活生动的“商洛样本”。

这是一卷以青山为底、用绿水晕染的生态长卷。商洛深居于华夏祖脉秦岭的怀抱,这里的层峦叠嶂不是发展的阻隔,而是最为坚实的绿色屏障与生态基座。呼吸之间,是林木的清香与富氧的空气;举目所及,是绵延的翠色与澄澈的江河。绿色,早已超越了色彩的范畴,它融入了发展的血脉,成为民生福祉中最动人的温度,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根本哲学与价值取向。

这是一条探索“两山”转化、将自然禀赋变为发展动能的创新之路。商洛不甘于仅仅守护这片固有的苍翠,它更致力于破解一个时代性的命题——如何让静默的绿水青山,激荡出持续的经济回响。通过系统性的机制创新与市场化的精巧设计,它为无形的生态价值进行度量,为沉睡的自然资产打通变现的渠道,让保护者获益,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惠泽百姓、反哺发展的“绿色提款机”和“幸福不动产”。

这是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融合的生动图景。在这幅画卷中,山峦是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河川是流淌着的生态财富。昔日的矿区蜕变成绿色产业园,传统的农产品铸就了高溢值的金字招牌,优美的风景里生长出蓬勃的康养产业。每一个村庄的蜕变,每一位百姓的笑颜,都是这片土地上生态价值最真切、最温暖的体现。商洛,正以其坚定不移的实践,书写着一个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鲜活样本。

生态筑基:从“黑色废料”到“绿色资产”的系统治理

守护好绿水青山,是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商洛市深刻认识到,秦岭是中华祖脉,保护秦岭是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此,全市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履行生态保护责任。

面对污染防治的复杂挑战,商洛拿出“钉钉子”的韧劲和“绣花”的功夫。聚焦“秦岭五乱”整治,常态开展“回头看”,以零容忍的态度确保问题不反弹、效果可持续。在大气治理上,坚持精准溯源、协同管控,让“商洛蓝”变成“日常品”。2024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二。

生态修复不是简单添绿,更是为未来储值。全市完成营造林绿化4.7万亩,义务植树16.8万株,持续拓展生态容量。在商州区,曾经的尾矿库是环境的伤疤,通过创新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对12座尾矿库实施“一库一策”精准治理,近年来投入资金596.3万元,完成治理8座,将“黑色废料”变为绿色建材的新资源,有效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商洛坚决扛起“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通过全流域治理、全方位保护,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连续达100%。这清水北上背后,是商洛人默默的坚守与奉献,也是生态保护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等机制发挥效力的体现。柞水县通过“引乾济石”工程,每年获得西安市调水生态补偿1200万元,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产业跃迁:从“资源消耗”到“价值溢出”的绿色转型

生态,不仅是风景,更是产业、是生计。商洛坚定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依托广袤山林和独特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农业和绿色工业,让沉睡的生态资源焕发出蓬勃的经济活力。

商洛着力构建“菌果药畜茶酒”等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柞水县将木耳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聚力打造全国木耳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发展木耳1.5亿袋,干品产量6600吨,开发木耳多糖、木耳肽、木耳菌草茶等精深加工产品22类98种,形成了百亿级产业集群的雏形,“柞水木耳”品牌价值高达53.23亿元。

山阳县做优“九眼莲”特色产业,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5个,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年产总量达5万吨,研发莲藕汁、藕粉、莲子酒等衍生产品,实现综合产值8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洛南县打造“洛味缘”区域公用品牌,整合豆腐、核桃等六大系列数十种农产品,品牌价值达60亿元,授权农产品销售价格平均上浮8%。

传统工业也在绿色转型中“脱胎换骨”。商州区引进三一重工,建设绿色建材示范产业园,每年可消化全市硅质尾矿20万吨、工业石膏2万吨、粉煤灰3万吨,生产ALC板材、装配式建筑构件等产品,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3亿元、税收5000万元,亩均产值高达1625万元,完美诠释了“点石成金”。

商南县十里坪镇利用得天独厚的高山冷泉资源,发展冷水鱼养殖企业6家,养殖水面3万平方米,年产三文鱼、鲟鱼等冷水鱼400余吨,年产值2000余万元,并成功在湖北十堰开设“三文鱼文化主题餐厅”,打造“秦楚冷泉”品牌,产品远销海外。

商洛着力培育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累计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认证绿色食品60个、有机农产品15个,97个特色农产品晋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好产品赢得大市场,真正让“绿水青山”转换成了“金山银山”。

机制创新:从“度量难”到“变现易”的制度突破

依托秦岭核心生态资源,商洛不断拓展“生态+”路径,推动生态与文旅、康养、金融、科技等深度融合,创新机制体制,让自然财富持续增值,探索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

机制创新是关键一环。商洛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大胆破题,编制《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建成覆盖市、县、镇三级的“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实现GEP一键自动核算。经核算,2023年商洛市GEP达到1505.51亿元,为生态补偿、市场交易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石。

丹凤县率先探索GEP综合考评机制,设置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88个三级指标,实行GDP与GEP双考核、双评价,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这一创新做法,扭转了长期以来唯GDP论英雄的导向,让绿色发展有了更科学的衡量标准。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创新推行“四优”工作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06.86亿元,同比增长8.84%。镇安县创新“四个三”生态金融机制,推出“生态贷”产品,通过搭建平台、统一评估、降低利率、设立风险补偿金等方式,有效破解抵押难问题,已为8家绿色生态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累计6940万元,为264户农户发放生态贷3660万元。

司法领域也在积极探索。洛南县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中引入“碳汇赔偿”理念,建立司法联动机制,判决被告人赔偿林地碳汇价值损失,并将款项专项用于碳汇林建设,已建成碳汇林百余亩,开辟了司法赋能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融合赋能:从“生态+”到“+生态”的路径拓展

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丹凤县葡萄酒庄将百年工业遗存与现代民宿经济相结合,利用废弃酒罐打造特色“酒罐民宿”,形成“酒罐民宿引领+农家民宿吸纳+特色民宿补充”的发展格局,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经营实现增收。全县建成丹凤葡萄酒庄、核桃先生民宿、文修谷、丽呈别院等特色民宿集群,旅游接待能力提升10倍,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94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9亿元。

商洛成功创建为全国首个“中国气候康养之都”,获评6个“中国天然氧吧”县、2个“中国气候宜居县”、3个“避暑旅游目的地”以及塔云山云海、金丝峡红叶景观等国家级气候生态品牌,气候康养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商洛优良生态环境的价值体现,也是生态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的成果。

生态与科技的融合在不断深化。商洛市建成覆盖市、县、镇三级的“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不仅实现了GEP一键自动核算,还为生态补偿、市场交易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石。这一平台的建立,标志着商洛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生态与金融的融合更是亮点纷呈。“生态贷”产品的推出,有效破解了生态产品抵押难的问题,为绿色生态企业和农户提供了资金支持。碳汇赔偿机制的引入,则开辟了司法赋能生态修复和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如今的商洛,绿水青山已成最厚重的发展底色与最具潜力的竞争优势。从系统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到创新探索市场化交易路径;从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到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商洛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生动实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宏伟蓝图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画卷,成功打造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商洛样板”。

面向未来,商洛将肩负起守护中华祖脉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将持续拓展“两山”转化多元路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奋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引领区,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商洛智慧、商洛方案和绿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