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安徽歙县:党建联建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5 15:48:24
摘要: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紧抓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契机,在新安江流域探索实践党建联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以组织合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格局。整合姚顺武综治室等资源,形成矛盾调解、法律服务一体化机制,组织“民生面对面”活动解决群众难题。依托新安江沿线6村地理相近、资源相似的特点,深渡镇推动跨村党建联建,组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通过定期议事、资源共享机制破解跨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等难题,推动各村党组织从“各自为战”转向“抱团发展”,形成区域协同的“一盘棋”格局。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紧抓全国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契机,在新安江流域探索实践党建联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以组织合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三抓”筑牢组织建设硬根基。抓班子强堡垒。依托新安江沿线6村地理相近、资源相似的特点,深渡镇推动跨村党建联建,组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通过定期议事、资源共享机制破解跨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等难题,推动各村党组织从“各自为战”转向“抱团发展”,形成区域协同的“一盘棋”格局。抓队伍强活力。聚焦致富能手、返乡人才等四类群体,储备30名村级后备干部,实施“多对一”帮带机制,通过信访维稳、项目建设等岗位锻炼加速成长。开展理论宣讲17期、专题读书班3期,村“两委”班子成员轮训1次,党员干部、后备干部等培训班15场,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抓制度强效能。建立协调委员会定期议事、资源对接、项目化管理三项制度,召开各类议事决策联席会议12次,梳理土地、生态等资源清单实现优势互补,将联建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并落实闭环管理,确保党建联建工作有章可循、高效运转。

“三做”奏响产业发展新乐章。做强枇杷特色产业。建设绿色防控果园和有机种植基地506亩,通过电商销售、企业收购、自驾采摘等模式实现万亩枇杷优质优价。联动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形成“基地+农户”模式,养殖蜜蜂1.4万余群,年产蜂蜜150吨,产值达1170万元。培育2家枇杷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枇杷膏、枇杷酒等10款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超3500万元。做活乡村旅游产业。盘活22处闲置资产,升级阳产土楼等景点,新增冰雪世界、星空露营基地、村咖等新业态。创新“节庆+赛事+民俗”发展模式,举办安徽省“四季村晚”、马拉松、九砂晒秋等活动,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旅游人次超63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亿元。做优服务配套产业。建设黄山“两山”转化创新实践中心,展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丰硕成果,联合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承接省内外培训班18期。开发10余种研学课程及四季路线,将新安山水与徽州文化融入“行走的生态课堂”,新安江山水画廊研学基地成功入选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三联”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组织联建共治。划分105个基础网格,设立5个网格党建服务点,实现8052户家庭走访全覆盖,办理民生诉求167件。推进“网格+警格”融合,开展安全整治4次、普法宣传20余次。建成“数字驾驶舱”系统,整合民生数据2万余条,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资源联享共管。试点推行绵潭村“善治积分”管理制度,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赋分奖励,提升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整合姚顺武综治室等资源,形成矛盾调解、法律服务一体化机制,组织“民生面对面”活动解决群众难题。组建“心安”志愿服务队,开展安全巡逻等活动50余场次,提升治理效能。服务联动共享。投资3184万元实施24个项目全力提高镇村基础设施,扎实推进30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及时解决民生诉求和矛盾纠纷,落实修复乡村水毁道路、歙采缤纷农特产品推荐、燃气安全整改等民生实事72件,群众满意度直线上升。(供稿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人民政府舒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