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邵阳市北塔区陈家桥镇万桥社区,探寻这个"都市田园"的发展密码。从工业厂区到冷链市场,从葡萄山庄到油茶基地,这个面积仅2平方公里的社区,正以"产业复合、民生优先、生态共融"的发展路径,书写着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的融合样本。
万桥社区作为北塔区东部门户,东临田江街道,西接万岁庙社区,南邻匡家社区,北望新邵县酿溪镇,1671位居民分布在8个居民小组。从宝庆府时期的青石板驿道,到上世纪50年代的江北农场,再到2012年"村改居",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始终不变的是其"东联西接、南通北达"的区位优势。1998年划归北塔区后,100米宽的城市大道成为发展的"黄金动脉",湘窖酒业、康尔佳药业、中南五金汽配大市场等十余个项目沿道布局,形成连接市区与新邵的产业走廊。
在产业发展方面,万桥社区形成了多元产业矩阵。金柱混凝土公司年产值超亿元,君志达保温材料公司专注新型节能建材研发,产品应用于全省百余个重点工程。邵阳市古峰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电子商务+直播带货"教学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8%,平均薪资7300元。社区还构建了产业生态闭环,利用湘窖酒业的酒糟资源,打造"酿酒-酒糟-养殖-还田"的循环链条,20亩油茶基地已开始挂果。
民生改善是万桥社区工作的重点。社区实现60岁以上老人意外险全覆盖,对考上大学的学子分档奖励,完成背街小巷全部硬化亮化。社区集体入股的葡萄山庄项目,20亩葡萄园不仅每年带来3万元分红,更成为市民周末游的"打卡地"。社区保留了30%的林地面积,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万桥社区的蜕变提供了三点启示:精准定位"城郊经济",承接市区产业转移并发展特色农业;坚持"民生导向",将集体经济收益的60%用于民生支出;守护生态底色,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120亩林地作为"生态屏障"。
随着大江北邵阳国际农产品交易大市场的建成投用,万桥社区这个"藏在社区里的冷链枢纽"将辐射湘西南地区。社区规划的"都市农业观光带",有望实现"一亩三分地"的多元价值。万桥社区用20年时间完成的蜕变,恰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在这里,田园与都市共生,产业与生态共荣,发展的成果正化作居民脸上的笑容,写就最动人的"幸福密码"。(王祥刚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