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邵东市流光岭镇,一幅"党建红"引领"文化兴"、"产业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镇党委以"党建+文化"为抓手,将传承千年的忠孝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通过铸魂强基、典型示范、三治融合、产业赋能四维发力,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党建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铸魂强根基筑牢忠孝文化"主阵地"
党旗所指,行动所向。镇党委将赓续忠孝文化纳入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建立"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工作机制,把忠孝文化学习纳入"三会一课"必修内容。337名党员主动认领"忠孝责任岗",在移风易俗、矛盾调解中亮身份作表率。精心打造"1+N"忠孝文化阵地集群,百米文化长廊讲述忠孝故事,动态宣传栏展示"五十佳"事迹,校园主题活动培育美德幼苗,形成"机关带头学、村庄常态学、校园浸润学"的全域学习格局。近三年来,通过党员联络感召贤达反哺桑梓,累计捐资捐物700余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忠孝传家、富而思源"的文化底色。
党建领航树标杆激活典型示范"源动力"
创新"党建+典型培育"模式,连续四年开展"五十佳"评选表彰活动。制定《"五十佳"评选实施方案》,建立"三长推荐—村两委初审—党委考察—选定公示"的严格流程,采取"三谈"方式考察,四年来选出180名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搭建"红毯领奖台",邀请主流媒体聚焦,制作事迹展板全年展示,让典型"立得住、受尊重"。组建"忠孝宣讲队"深入村庄校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带动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贤达乐助"的良性循环,近四年考取重点高校及硕博的学子数量实现翻倍。
党建融合优治理彰显三治联动"新效能"
将忠孝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构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体系。推行《移风易俗十九条》,14名党员带头的红白理事会每年为村民节约开支超千万元;创新"三长制"网格化管理,797名"三长"中党员占比42%,每年提供代办服务1.2万余次。建立"党员+贤达"双层调解机制,设立贤达调解室,四年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79起,连续两年实现纪检信访"零记录"。通过"五十佳"评选与乡风文明创建深度绑定,引导群众将忠孝美德转化为"人人守规矩、户户讲文明"的自觉行动。
党建赋能兴产业拓宽文旅融合"致富路"
深挖黄花菜"中华母亲花"孝亲文化内涵,推动"党建+产业+文化"深度融合。举办黄花摄影展、原创MV推广、黄花文化活动周等系列活动,打造"忠孝黄花"品牌IP,种植面积扩至13000余亩,带动5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让"母亲花"成为"致富花"。鼓励贤达能人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黄花精深加工,打造全产业链条。规划建设农耕文化示范体验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流光岭镇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是激活传统文化治理效能的"金钥匙"。从党员带头践行忠孝美德,到典型引领带动民风转变,再到文化赋能产业振兴,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贯穿始终。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忠孝文化"模式,让红色基因与传统美德同频共振,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鲜活经验。(供稿单位:湖南省邵东市流光岭镇政府李芳卉、宋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