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产业生态双驱动,乡村振兴展新颜——四川省大竹县永胜镇荷花村产业发展侧记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6 16:15:17
摘要: 近年来,荷花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探索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苎麻、稻虾、漆树等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生态与产业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荷花村通过苎麻、稻虾、漆树等特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难题,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村民朱益武在基地安装溶器收割生漆(田怀江摄)漆树产业点“漆”成金的生态黄金树漆树种植是荷花村另一特色产业。


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永胜镇西南方向的荷花村,北接清溪村,南邻石桥镇华林村,东临永胜镇,西靠石河镇前进村,距镇中心仅1.3公里。这个幅员6.5平方公里的村庄,辖8个村民小组,共982户、3108人,劳动力2001人,拥有耕地2782亩、山地3500亩。近年来,荷花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探索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苎麻、稻虾、漆树等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为村民晾晒苎麻(田怀江摄)

绿色纤维

苎麻织就乡村振兴新路径


苎麻,这一被誉为“天然纤维之王”的传统经济作物,正在荷花村焕发新生。大竹县萱萱家庭农场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流转土地220余亩,规模化种植苎麻。据农场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产生效益的苎麻达120亩。苎麻每年可收获三季,亩产达300多斤。机打苎麻市场价每斤12元,人工打麻则可达18元,年收入超过43万元。

苎麻产业不仅为农场带来可观收益,更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1至3万元。这一绿色产业,既传承了中国传统作物种植技艺,又为村民织就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村民在捕捞小龙虾(田怀江摄)

稻虾共生

一田双收的生态富民经


在荷花村,稻虾共生模式正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养殖大户彭德军今年将稻虾养殖规模扩大至384亩,年产稻虾3000多斤,市场价每斤18至28元,仅稻虾一项年收入达6万元。同时,稻谷年产量增收4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一田两用、生态双赢”。

稻虾共生模式通过在田面种稻、水中养虾,形成绿色高效的生态循环系统,既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契合绿色农业发展方向。彭德军表示,2026年将继续扩大规模,推动稻虾专业合作社向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型,带动更多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村民朱益武在基地安装溶器收割生漆(田怀江摄)

漆树产业

点“漆”成金的生态黄金树


漆树种植是荷花村另一特色产业。种植大户朱益武栽种了1500株漆树,其中500余株已产生效益。每株漆树可产生漆0.3至0.5斤,年收入约3万元。此外,他还种植了40余亩糯稻,亩产1000斤左右,保底收购价每斤1.5元,年收入6万余元。

漆树作为中国传统经济树种,其产生的天然生漆被誉为“国漆”,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种植漆树既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朱谊武表示,将继续扩大漆树种植规模,传承这一千年瑰宝,让生态经济双赢的“黄金树”惠及更多村民。


生态与产业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荷花村通过苎麻、稻虾、漆树等特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难题,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村党总支书记蔡竹川表示,未来荷花村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村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荷花村的实践中,生态与产业不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的双翼。这片土地正以绿色的笔触,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中国网•生态频道田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