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反映问题怕没人管,现在有了‘作风观察哨’,路灯坏了、补贴没到账,跟观察员一说,很快就能解决!”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镇金香社区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当地群众对“作风观察哨”机制的认可。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恩江镇党委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基层治理难题,创新打造“作风观察哨”,用一个个贴近民心的举措,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把干群连心桥搭在百姓心坎上,探索出一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有效路径。
靶向破题:破解基层治理“三怕”困局
作为永丰县人口大镇,恩江镇曾面临“干部作风不实、民意通道不畅、群众参与度低”的治理难题。群众心里藏着“三怕”:怕报复不敢监督、怕没用不愿监督、找不到门不会监督。金香社区水塘积水问题就是典型——污水淤积、蚊虫滋生,群众多次联名上访,两年间问题始终悬而未决,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更渐渐拉远了干群距离。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能停在文件上,要落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里!”恩江镇党委书记郭小飞在专题党委会上明确方向。镇党委迅速行动,组织干部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召开20余场村民座谈会,从“家长里短”中梳理出干部走访走过场、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8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镇党委决定打破“干部干、群众看”的僵局,通过机制创新,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监督者”,推动干部作风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问需”转变。
机制创新:织密“监督+服务”双网
“作风观察哨”的设立,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一招。恩江镇在全镇23个村(社区)全覆盖建起“作风观察哨”,每个哨点精心选拔3名德高望重、熟悉民情的村民代表——有退休老党员、有热心乡贤、有村务明白人,他们是群众身边的“老熟人”,也是政策落地的“监督员”。
为让监督有章可循,每个“作风观察哨”都配套建立“民生账本”:路灯维修、医保报销、低保发放、设施老化……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观察员都详细记录在册,再同步对接镇里推行的“首问负责人”制度。镇便民服务中心里,每位干部桌上都放着“民生账本”,实时更新问题解决进度;干部下村走访,随身带着“民生账本”,把群众诉求记在本上、放在心上。
“观察哨收集问题,首问人跟进解决,两项机制缺一不可。”恩江镇纪委书记任红丽介绍。洋陂坑村独居老人张大爷曾反映“电灯不亮、村里通知收不到”,观察员将问题记入账本后,首问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立刻上门,不仅帮老人修好了电灯,还教会老人用手机接收村务通知,后续更定期上门探望。自“作风观察哨”设立以来,全镇累计收集问题177件,涵盖民生各个方面,有效打通了群众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惠民实效:绘就干群同心“幸福卷”
“作风观察哨”的生命力,在于实实在在的成效。金香社区水塘积水问题,经观察员反馈后,首问负责人牵头协调水利、环保等部门,仅用15天就完成清淤、铺设排水管道,困扰居民两年的“老大难”彻底解决;尹家坪社区居民反映“广场地面破损”,观察员记录后,镇里迅速安排施工队维修,半个月后,崭新的广场成了孩子们嬉戏、老人们聊天的好去处。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自“作风观察哨”实施以来,全镇77件重点问题整改率达97%,700多件民生小事在“家门口”化解,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如今走进恩江镇的村(社区),公告栏、电子屏上实时公示着低保金发放明细、医保报销进度,群众还能通过“反馈评价”给干部打分;干部下村不再是“打卡式”走访,而是带着“民生账本”坐下来和群众拉家常,一起商量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的办法。
更可喜的是,群众的参与热情被充分激发。在恩江古城社区,观察员王大叔不仅收集问题,还主动参与政策宣讲,帮邻居解读医保新政;洋陂坑村观察员张大爷牵头成立“邻里帮帮团”,协助调解邻里纠纷、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有问题找观察哨”,成了恩江镇群众的共识。
从“怕监督”到“主动监督”,从“干群有距离”到“干群一家亲”,恩江镇“作风观察哨”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如镇党委副书记所说:“基层治理不是干部的‘独角戏’,而是群众参与的‘大合唱’。只有让群众真正成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才能把民心聚起来,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量。”如今,这一个个家门口的“监督站”、心尖上的“连心桥”,正持续为恩江镇基层治理注入活力,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网黄彦军,永丰县恩江镇杨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