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镇大山村的千亩楠木林中,翠绿的楠木枝叶间,一朵朵饱满的灵芝悄然生长,宛如镶嵌在绿毯上的“金疙瘩”。这片由“党建红”精心培育的“灵芝楠”基地,正以“党组织+农户+共富公司+国有林场”的四方协同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莽莽青山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共富传奇。
书记领航破局:点燃山林共富新希望
“守着千亩楠木林,不能让绿水青山一直‘沉睡’!”恩江镇党委书记在大山村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这句话,成为撬动山村发展的“金钥匙”。面对大山村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盘活无门的困境,镇党委主动破局,将“特色产业+资产盘活”作为共富发展的核心路径,牵头承租官山林场千亩楠木林,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分散资源,推动大山村成立永丰县大麓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一承载村民期盼的共富平台。
为凝聚发展合力,共富公司创新构建“集体资产股+个人现金股”架构:村集体以基础设施作价占股60%,既保住集体资产“基本盘”;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以现金入股,带动村民、致富能手踊跃参与,个人股占比40%。镇党委还为产业发展装上“双保险”:一方面与实力企业签订包销协议,解决灵芝销售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明确“亏损个人先行承担,盈利按股精准分配”机制,让村民入股更安心。村集体股本收益全额归入集体经济,阳光账本定期公示,每一笔收支都清晰可查,真正让集体资产增值惠及全体村民。
共富公司发力:激活林下经济新动能
走进大山村楠木林下灵芝基地,二十多年生的楠木枝叶交错成天然华盖,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菌香——这里正是“楠木育灵芝,灵芝养楠木”生态循环系统的核心区域。在共富公司的运营下,基地一期120亩标准化种植区已进入丰产期,年采收两季,依托包销协议,年产值预计可达70万元,昔日沉寂的山林焕发出新活力。
共富公司不仅是产业运营的“主心骨”,更是村民家门口的“致富车间”。基地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尤其是脱贫人口,让村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稳定增收。“以前在外打工,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在灵芝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50元,还能帮着照看老人孩子。”脱贫户李大叔的话,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真正实现了“山上种灵芝,山下富村民”。
党员先锋带头:筑牢产业发展“红色堡垒”
在大山村灵芝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从菌包培育到灵芝采收,从基地管护到技术推广,党员们始终冲锋在前,用行动诠释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权辉是村里的种植能手,在共富公司成立之初,他不仅率先入股,还主动承担起灵芝种植技术指导的重任。为掌握楠木林下灵芝种植的关键技术,他多次前往外地考察学习,带回先进经验后,手把手教村民接种、管护。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灵芝存活率从最初的85%提高到98%。支部书记徐宏则负责起了基地的销售对接工作,靠着一股闯劲,协助共富公司与多家企业洽谈合作,不仅落实了包销协议,还为后续开发灵芝深加工产品搭建了渠道。
如今,大山村的灵芝产业正从单一种植向“菌棒生产-珍稀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迈进。共富公司正规划建设现代化加工中心,开发孢子粉胶囊、破壁孢子粉、灵芝茶饮等高端产品,推动灵芝从“论斤卖原料”向“论克卖精品”升级。在党建引领下,大山村的“灵芝楠”不仅结出了生态果、经济果,更结出了共富果,为恩江镇探索“特色产业+资产盘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生动范例。(中国网黄彦军,永丰县恩江镇杨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