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躬行田畴暖乡心 办妥微事惠民生

来源: 编辑:李哲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9 17:02:01
摘要: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为基层民生工作指明“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的方向。对基层而言,民生从来不是抽象概念,是春耕田埂的涓滴灌溉水,是秋收粮仓的饱满谷粒,是留守老人掌心的就医药盒,是返乡青年眼前的创业之门——这些藏于农家院落、田垄之间的“微事”,件件系着乡亲生活的成色,桩桩连着乡村发展的根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以“足沾泥土”的深入、“情牵乡邻”的赤诚、“实干躬行”的担当,于稻浪间破题、在村落里扎根,让基层民生“微事”落地生暖,把贴心服务送到乡亲心坎之上。

足入田畴问民需,细察民生痛点

基层的民生痛点,从不在报表的数字里,而在春耕播种的汗水中,在农家屋檐的闲谈里。有些事看似“微末”,却是乡亲的“心头重”:春耕时灌溉水泵停摆无人修、秋收后粮食晾晒场地难寻、留守老人赴镇就医无班车、村里孩童课后无人照管……这些藏于阡陌间的诉求,桩桩件件都牵动着乡亲的日常。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放下案头“笔杆子”,拿起手中“民情本”,多踏乡间“泥巴路”,少走平坦“柏油路”,主动叩开农户家门,围坐炕头听乡亲拉家常,蹲在田埂问农户愁难。既要记下哪片田的灌溉渠淤堵、哪个村的农机待维修,更要借“驻村夜话”“田间议事会”之机,把乡亲念叨的“烦心事”“揪心事”一一梳理、逐项列明。不搞“纸上谈兵”的空想对策,让每一次走访都触达真实民情,每一项计划都对接乡亲所需,让干部的脚印深深印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

情牵乡邻解民忧,传递民生暖意

基层民生工作的温度,在于把乡亲当家人,以真心换真情。从种粮农户担忧化肥涨价的焦虑,到留守老人不懂手机缴水电费的困惑;从返乡青年创业缺技术、少资金的迷茫,到村里残疾人出行不便的难题,每一份诉求背后,都藏着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困境。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常站乡亲视角想问题:推广农业新技术时,多念及老农能否听懂、会不会操作;规划村级服务设施时,多考虑老人行走是否便利、孩童玩耍是否安全;落实惠民补贴时,多提醒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乡亲莫错过时限。要善于从乡亲欲言又止的神色中捕捉隐忧,从他们反复提及的话语里找准工作重心,让政策带着乡土的烟火气,让服务满含待人的真诚,把乡亲的难处当作自家事,用真心实意暖透每一位乡邻的心。

实干躬行纾民困,兑现民生承诺

基层民生工作的成效,终究要靠实打实的行动来印证。从修复老化灌溉管网,让稻田“及时饮甘泉”;到搭建村级农机维修站,让农具“受损有人修”;从开通乡村便民班车,让老人就医“少跑冤枉路”;到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让农户粮食“卖出好价钱”;从改造农村危房,让困难家庭“安居无烦忧”;到建设“童心港湾”,让留守孩童“课后有人管”——每一件民生“微事”的解决,都需有一抓到底的韧劲。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拿出“事不过夜”的效率,对乡亲反映的问题建台账、定时限、明责任,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将“民生规划图”绘成“乡村实景画”,让乡亲们在衣食住行的点滴改善中触摸幸福,让基层民生的“微变化”渐次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大图景”。(供稿人: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横江镇人民政府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