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湖南新宁:三年“两官”评议淬炼司法公信力 为民服务彰显温度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25 17:38:09
摘要: 在最近办结的某企业合同纠纷案中,承办法官通过评议整改中强化的“调解优先”理念,促成双方和解,为企业挽回损失200余万元。”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表示,评议始终聚焦“服务大局、司法为民”主线:针对营商环境案件,推动建立“绿色通道”。”一位参与述职的法官坦言。

9月24日,湖南省新宁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现场庄重热烈,十名来自县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依次登台述职,接受常委会组成人员“精准画像”式评议。这是该县连续三年开展“两官”评议工作的生动实践。三年间,累计评议31人,覆盖率达66%,一套以“人大主导主推、两院主体主责”为核心的评议机制日臻成熟,成为当地深化司法监督、护航法治建设的闪亮品牌,推动司法公信力与为民服务温度实现双提升。

从“试点探索”到“机制化运行”:构建全流程法治监督闭环

“法官检察官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自觉将履职置于监督之下”“新型复杂案件处理机制仍需打通堵点”……评议现场,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指问题、辣味十足。这场“政治体检”的背后,是新宁县人大常委会自2023年启动评议工作以来,逐步构建的全流程监督体系:年初制定方案、中期深入调研、年末集中评议、次年跟踪整改,形成“评议—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链条。

“不同于普通工作评议,我们更侧重‘法治体检’的深度。”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特别组建履职评议调查组与案件评查组两支专业队伍,通过“三查三访”机制精准扫描:开展集体访谈、个别谈话36人次,发放民主测评表300余份,旁听庭审12场,走访案件当事人、律师及代表委员72人,用扎实的数据为评议结论“打底”。案件评查组更以“显微镜”式审查抽选案件,对程序规范、实体公正、文书质量等细节逐项“挑刺”,确保评议意见经得起法律和实践检验。

从“述职评议”到“整改闭环”:激活司法效能“一池春水”

“评议不是终点,而是整改的开始。”面对评议意见,县法检“两院”主要负责人当场表态,将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三张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据悉,去年评议中发现的“案件繁简分流不精准”“释法说理不充分”等8类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92%,推动建立新型案件会商机制3项,出台便民举措12条。

“以前觉得案子结了就完了,现在评议倒逼我们更注重‘三个效果’统一。”一位参与述职的法官坦言。通过“边评边查、边查边改”,评议已成为提升司法质效的“催化剂”:2024年以来,该县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同比提升4.3%,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周期缩短15天,司法公信力测评满意度达98.6%。

从“监督加压”到“发展赋能”:司法为民底色愈发鲜明

“一场场述职评议,锤炼的是司法精度,更传递着为民温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表示,评议始终聚焦“服务大局、司法为民”主线:针对营商环境案件,推动建立“绿色通道”;围绕民生纠纷,督促落实“繁简分流+诉前调解”机制;结合乡村振兴,组织“法官村长”“检察蓝”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

如今,新宁“两官”评议已从单纯的履职监督,升级为推动司法资源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的“桥梁”。在最近办结的某企业合同纠纷案中,承办法官通过评议整改中强化的“调解优先”理念,促成双方和解,为企业挽回损失200余万元。“评议让法官更懂企业痛点,司法服务更接地气了。”该案当事人感慨道。

从探索试行到常态化推进,新宁以“评议”为支点,正撬动司法公信力与队伍战斗力双提升。这场持续三年的“法治淬炼”,不仅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更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正如一位老代表所言:“每一次提问都是期待,每一份整改都是承诺——新宁司法的精度与温度,就在这一问一答、一改一进中悄然生长,为当地法治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供稿单位:湖南省新宁县委宣传部鄢跃斌、邓健华、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