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年轻干部上好“三堂课”在基层沃土中成大器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9 17:02:41
摘要: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如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履铿锵,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新时代的“考卷”已铺展在广袤乡村。年轻干部当以奋斗为笔,在基层沃土中上好“风雨课”“调研课”“提升课”,把青春足迹印在田野间,将为民初心刻在群众心坎上。

以“敢涉险滩”之勇,上好基层“风雨淬炼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基层的“风雨”从不是抽象的考验,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挑战:是汛期来临,在堤坝上值守整夜的坚守;是征地拆迁中,反复上门调解分歧的耐心;是面对邻里纠纷,坐在板凳上倾听诉求的细致。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干部须知基层的“风雨”不是“绊脚石”,而是成长的“催化剂”。要主动“自找苦吃”,主动向组织申请到偏远山村、矛盾一线、任务繁重的岗位“蹲苗”,俯下身子听群众“吐槽”,静下心来解矛盾“症结”,在化解家长里短、处置应急事件、落实民生政策的过程中,锤炼抗压能力、磨砺斗争精神。每次“经风雨”后,更要及时复盘:难在何处、为何难办、如何改进,把“吃过的苦”转化为“成长的甜”,让每一次挑战都成为褪去“稚气”、涵养“底气”的“磨刀石”。

以“俯身倾听”之诚,上好基层“调研认知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虽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对国情民情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书本的文字里。而基层,正是打开“认知之窗”、补上“实践一课”的最佳课堂。年轻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拉家常,用“大白话”代替“官话套话”,少些“我问你答”的生硬,多些“掏心窝子”的真诚,让群众愿意敞开心扉讲真话、说实情。调研不能“走马观花”,要带着问题去、揣着思考回: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瓶颈、人居环境痛点、民生服务短板,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既记“亮点成绩”,也录“难点堵点”。定期梳理调研所得,把基层见闻与政策要求精准对照分析,找出政策落地的“中梗阻”、群众需求的“空白点”,让调研真正成为拓宽视野、洞察民生、校准方向的“望远镜”。

以“笃行实干”之力,上好基层“本领提升课”。“实践出真知,实干长本领”。干部的才干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办一件又一件实事、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中“炼”出来的。年轻干部要立足岗位“办实事”,从帮群众社保认证、代交医保的“小事”做起,把每一件事做细、做实、做出温度;要聚焦难题“求突破”,面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主动钻研农业知识、对接专家团队、链接市场资源,在推动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项目落地中,提升统筹协调能力;要应对突发状况“敢冲锋”,遇到暴雨洪涝、森林防火等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在实战中锤炼应急处置本领。同时,要常怀“拜师”之心,向基层老党员、老村干部学习处理群众事务的“土办法”“好经验”,把“老智慧”与“新思维”结合起来,让实干成为增长才干、服务群众的“金钥匙”,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供稿人: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横江镇人民政府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