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江西省九江市政府新闻办、市水利局联合召开“辉煌‘十四五’九江勇争先”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十四五”以来九江水利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九江,这座以水为名、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在水利建设方面正书写着精彩篇章。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全社会水利投资规模历史首次突破70亿元大关,“十四五”总投资有望超302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25%,其中社会投资增长733%。率先完成全省首个县级水网规划审批,全市“1+12”水网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十四五”期间,先后实施八里湖赛城湖控制枢纽工程、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完成18座万亩圩堤加固达标整治、63座水库除险加固、40条河流治理、15个涝区治理、7条山洪沟治理等一批补短板、利长远的水利项目,水利设施基础进一步夯实。
水旱灾害防御更加扎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2022年,经受鄱阳湖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考验,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水库纳雨能力分析测报,创新建立“一个专班、三个预置”险情防范处置机制,首次编印长江和鄱阳湖圩堤防汛技术指导要点,建设智慧水利防汛会诊平台,有效应对有记录以来最长连续强降水,战胜修河超历史大洪水和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新世纪第2高位洪水,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四不一确保”的全面胜利。
河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力推进河湖库“清四乱”三年攻坚行动、阻水片林等碍洪问题清理整治,有效整治562个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累计查处行政案件427起,没收违法所得2932万元;攻坚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反馈问题涉水事项整改,拆除鄱阳湖等重点水域非法矮围1031座;持续强化水土保持治理,实施 37个小流域治理项目,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庐山市桃花源小流域、武宁县长乐小流域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修水县继2014年获“国家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后,再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成为全省唯一两次获评的示范县;全市江河湖泊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12个省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评估全部优秀,成功创建55个水生态文明村,长江九江段、赣江九江段、修河、柘林湖等重点水体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长江九江段、柘林湖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德安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获评全国优秀。
水资源配置体系更加优化。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节水型载体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一,3家单位获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全市11个县(市、区)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累计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89个,完成投资31.52亿元,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89%,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提高到89.12%,均位列全省第二。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员全域全覆盖的“统一服务”“2+N”模式,8个县(市、区)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加快完善,运行管护得到系统性提升。着力补齐灌排设施短板,实施都昌大港、永修云山等11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和彭泽操家垅等30座小型灌区改造工程,新建庐山蓼花池、蓼南等4座中型灌区工程,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近37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2497万公斤。
改革创新成果更加丰硕。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不断激发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活力。不断创新节水工作方法,率先完成全省首例千万元级、全省首例最大授信、全省首例最大放款的“节水贷”融资;累计完成各类水权交易61宗,交易水量4100万方,交易量位列全省首位;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深入推进,2023年底水利部中期评估获评优秀,位列全国第八名,两河地下水质净化厂“全地下+花园式”再生水利用配置模式入选全国节水典型案例,今年4月承办全国典型地区(南方片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座谈会。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武宁县渡头生态清洁小流域完成全省首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交易额全省最高,为江西水保价值转化提供“九江范例”。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持续健全完善,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全国试点成效明显,在全省水网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并专门来函表扬;九江市长江永安堤成功入选2023年第二批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湖口县南北港圩加固整治工程获得省水利工程优质(赣鄱)奖。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九江市及永修县改革经验在2024年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场会上作交流展示。截止目前,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0,较“十三五”末提高4.2%。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展望“十五五”,九江将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科学谋划水利工作,推进“3334”工程,巩固提升水利大市地位,奋力实现从水利大市向水利强市的跨越,为九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贡献更大水利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