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2025 WGDC绿色设计工程奖:申报单位及获奖成果展示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9 17:02:27
摘要:


2025全球工程大会核心边会“世界绿色设计大会”在上海举办期间,“绿色设计国际大奖・绿色设计工程奖”正式揭晓,20个来自全球的标杆项目凭借在减污降碳、生态治理、低碳转型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脱颖而出。以下为各获奖项目的申报单位及核心成果展示,系统呈现绿色设计在不同领域的落地价值:

能源低碳转型类

1.山高新能源集团中粮北良港分布式光伏项目

申报单位:山高新新能源集团

核心成果:构建“光伏+港口物流”融合体系,利用港口闲置空间建设9.54MW光伏系统,年发电1088万度、减碳0.75万吨,为港口“零碳”转型提供可推广样板。

2.高寒环境露天矿百台级无人纯电动矿卡智能高效运输系统

申报单位: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核心成果:全球首次实现百台级无人纯电动矿卡在-40℃高寒露天矿规模化运营,以“光伏绿电+智能换电”实现运输环节100%绿电驱动,年减碳4.7万吨。

3.塔尔煤矿20MW级离网型微电网发电项目

申报单位: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在巴基斯坦塔尔沙漠建成20MW光伏微电网,替代高污染重油发电,年减碳2.41万吨,光伏度电成本仅为重油发电的40%,成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典范。

4.边远地区独立绿色供能系统优化运行控制及智慧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

申报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核心成果:将边远地区微电网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6.3%,户均供电能力翻倍,成果应用于11省区400余座电站,年减碳超32万吨,解决无电地区低碳供能难题。

5.大型绿色低碳膜法海水淡化工程

申报单位: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核心成果:以“膜法淡化+余热利用+浓盐水循环”体系实现海水资源化,制水能耗、成本分别降低32%、45%,单机规模国际领先,为淡水资源短缺地区提供绿色方案。


二、生态治理修复类


1.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

申报单位: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构建多源固废协同处理体系,年处理废弃物近300万吨、减碳157.6万吨,实现从“邻避设施”到“邻利空间”的转变,树立城市固废绿色治理标杆。

2.四川省马尔康市生态锂矿生态绿色低碳景区项目

申报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核心成果:通过全封闭地下开采技术减少92%地表扰动,将159万㎡采矿棕地转化为生态景区,恢复82%水文连通性,同步带动藏村增收,平衡高海拔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3.上海水源青草沙水库调光抑藻控嗅工程

申报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以“物理调光+智慧监控”实现零化学投放治理,致嗅物质浓度降低超80%,年省药剂费超1000万,保障3000万人饮水安全,为大型湖库水源治理提供范本。

4.永定河生态治理设计—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实践

申报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核心成果:针对流域不同退化段制定差异化修复策略,削减入河污染物30%以上,带动产业新增产值60亿元,技术应用于7省100余项工程,为全球河流生态修复提供中国方案。


三、城乡绿色建设类

1.大连凯旋国际大厦BIPV项目

申报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核心成果:将火灾受损大厦改造为“建筑+光伏”低碳载体,247.69kWp装机年发电18万度、减碳3905吨,兼顾美观与实用,8-10年可回本,推动建筑行业低碳转型。

2.三叠纪零碳总部

申报单位:三叠纪(上海)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美国Chiasmus建筑设计事务所、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核心成果:打造亚洲唯一LEED全零碳认证、中国唯一TRUE铂金级零废弃物认证办公空间,通过AI智慧运维实现零碳能源、水资源循环利用,树立建筑零碳标杆。

3.博汇集团低碳环境综合整治

申报单位:山东博汇集团有限公司、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将2600亩工业棕地转化为安全低碳空间,通过清洁能源利用、碳捕集技术系统性降低环境风险与碳足迹,为高耗能园区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方案。

4.香港红馆无电制冷技术绿色升级项目

申报单位:深圳市创冷科技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应用9700㎡被动辐射制冷涂层实现零能耗降温,表面降温达24℃,年节电30万度、减碳150吨,为高密度城市地标建筑节能降碳提供创新路径。

5.高寒山地风电机组叶片主被动协同综合除冰改造工程项目

申报单位:湖南防灾科技有限公司、中广核(湖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攻克-40℃极寒环境叶片覆冰难题,单台风机年增发电量40万度,风场效率提升15%-30%,10万千瓦风场年减碳8000吨,保障高寒地区风电高效运行。

6.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项目

申报单位:广州珠江新城能源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中国首个全地下区域供冷系统,通过冰蓄冷技术年转移高峰负荷1.4万千瓦、减碳1.4万吨,为用户节省初投资约2亿元,释放8000平方米商业面积。

7.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综合智慧能源案例1号能源站

申报单位:国电投(陵水)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以“冰蓄冷+智慧平台”为146万㎡国际校园供冷,年转移峰电53.8%、减碳3689吨,结合中水回用与去工业化设计,成为高温高湿地区区域供能标杆。

8.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中园区经四路新建工程

申报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针对湿陷性黄土与极端气候,集成工业固废利用、智慧交通等技术,获多项专利与标准认证,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西北高新园区绿色转型范本。

9.南通第一人民医院知己新能源三联供能源站项目

申报单位:知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核心成果:采用地源热泵多能互补技术,年节标煤2880吨、减碳7200吨,投资回报周期约8年,获“AAA示范能源站”称号,为医疗公共建筑碳中和提供范例。


四、资源循环利用类

1.废旧家具数智化拆解工厂

申报单位:浙江盛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核心成果:构建“数智拆解+资源循环+碳交易衔接”体系,年处理200余万台家电,仓储利用率提升50%、人力节省80%,完成首个家电VCUs碳交易,推动再生资源行业转型。

2.绿色冶炼三废资源化综合治理技术

申报单位: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核心成果:实现冶炼废气、废水、废渣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化转型,资源化率超97%,碳排放降低30%,以“治理即盈利”模式为高耗能行业提供低碳循环方案。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传媒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