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力军”,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协同发力,才能以铁的纪律为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筑牢根基。
强化监督“穿透力”,让权力运行更透明。监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职责,关键在于“精准”与“深入”。从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等“关键少数”,到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从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开展“智慧监督”,到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蹲点式”“嵌入式”检查,监督的触角越延伸,权力寻租的空间就越小。只有让监督贯穿决策、执行、落实全过程,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提升执纪“震慑力”,让纪律红线更鲜明。执纪问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利剑”,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无论是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还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无论是对腐败问题“零容忍”,还是对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露头就打,每一次严肃执纪都是对纪律权威的捍卫。要做到纪严于法、执纪必严,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浓厚氛围。
增强治理“源动力”,让标本兼治更有效。纪检监察工作不仅要“惩前”,更要“毖后”;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一方面,要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开展专项整改等方式,推动相关单位堵塞制度漏洞、完善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通过挖掘红色廉洁资源、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等,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从思想根源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纪检监察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持续擦亮监督“探头”、挥动执纪“利剑”、筑牢治理“堤坝”,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供稿人:鹰潭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唐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