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风采 资源 建设 产业 合作

​筑巢引凤 才聚乡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核心助力与活力源泉

来源: 编辑:杨丹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06 16:35:17
摘要: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乡村旺。政策筑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人才为核,实干驱动乡村振兴新发展。

乡村振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根基,人才则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核心引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人才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既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治理全面升级的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

人才为核,实干驱动乡村振兴新发展。无论是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无论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还是乡风文明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撑、技能保障和活力激发。没有人才的持续注入,乡村振兴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人才向乡村流动、在乡村扎根,是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堵点的核心环节。乡村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禀赋,而人才则具备技术、理念、资本等关键要素,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推动乡村从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从实践发展来看,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都对人才有着迫切需求。产业振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善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生态振兴需要懂规划、通技术、重环保的专业人才,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色发展;文化振兴需要懂传承、善创新、有情怀的文化人才,守护乡村文脉、激活文化价值;治理振兴需要懂政策、有威望、善协调的治理人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平安乡村。

政策筑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等本土人才队伍,到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科技工作者等返乡入乡创业就业;从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的束缚,到强化人才激励保障,在薪酬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一套覆盖人才“引、育、用、留”的全链条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人才向乡村集聚的态势日益明显。本土人才在政策扶持下不断成长,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他们扎根乡村、了解乡土,能够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推动技术落地、产业升级;返乡入乡人才带来了先进理念、前沿技术和市场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他们用创新思维激活乡村沉睡的资源,催生了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种养、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聚才赋能,引领托举乡村振兴新征程。在人才的引领下,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全国各地徐徐展开。

构建人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推动人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需要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长效机制,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要坚持本土人才培育与外来人才引进并重。一方面,强化本土人才培养,依托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等平台,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提升本土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业就业能力,让“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打破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带着技术、项目、资本投身乡村振兴,形成“本土人才 +外来人才”协同发力的格局。要健全人才发展保障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将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得到认可和回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人才工作生活条件,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支持建设乡村人才创业园、科技小院、实训基地等,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要强化政策协同与部门联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社、农业农村等领域政策资源整合,形成支持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合力;建立健全城乡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城市优质人才资源向乡村流动,通过技术指导、项目合作、短期派驻等方式,带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乡村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人才始终是最宝贵、最关键的战略资源。随着人才发展生态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供稿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经公桥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