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资源 集约利用” 陕西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中国网 2023-12-14 13:34:4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各种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土地。由于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土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人们必须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地和保护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近年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不断提升土地资源要素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鄠邑区,铜川市王益区,宝鸡市凤翔区、凤县,咸阳市三原县、泾阳县,渭南市华州区、合阳县,延安市延川县、黄陵县,汉中市城固县,安康市白河县13个县区通过自然资源部最终认定,荣获“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称号。

“十四五”以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严格项目用地准入、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累计下降8.9%,不断推动节地增效高质量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基本形成了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327.56万亩、3379.4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7332.93万亩,占省域面积的23.78%,划定城镇开发边界771.69万亩,占省域面积的2.5%。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用地资源向城市化地区特别是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倾斜,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完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体系,加快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严格项目用地准入。高标准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定额标准,从源头控制项目准入和用地规模。建立《节地评价项目100案例库》,对无标准和超标准项目规范开展节地评价,今年共核减不合理用地1700余亩。

强化项目用地保障。严格执行“增存挂钩”机制,通过“供地+撤批文”同步推进,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7.69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33万亩,可核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84万亩。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的依据,供应各类建设用地28.21万亩、同比增长68.7%,土地供应收入857.09亿元。其中,工矿仓储用地8.69万亩、同比增长69.1%,基础设施类其他用地17.41万亩、同比增长107.5%,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保障有力。

加强典型示范引领。贯彻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的发展理念,以示范县典型经验做法宣传为抓手,城固县、黄陵县、泾阳县典型经验被自然资源部选取在全国进行推广,合阳县作为代表在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片区交流会上发言。易俗社文化街区有机更新项目、国电投低效利用盘活等典型项目经验受到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

为进一步宣传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加强陕西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中国网生态中国频道共同策划“珍惜资源集约利用”——陕西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系列宣传活动。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为对象,总结提炼13个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典型经验做法、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典型案例等,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模式、技术、管理创新,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并推广应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促进自然资源集约利用和永续利用。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