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在当今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我们要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做到改善环境质量寸步不让。对于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党员、干部、职工来说,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工作岗位,强化责任担当,在开展生态环保工作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行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理论学习要深透。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大背景下,仍有一些“小散乱污”的死灰复燃、错峰生产的暗度陈仓、应急预案的张冠李戴、扬尘管控的阳奉阴违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这些消极失职现象屡禁不绝的背后的根本原因则是吃不透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学习上浅尝辄止,把不准上级工作思路等,导致落实上级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方向和总体要求。学深悟透上级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决策部署,搞清楚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是什么、应该重点抓哪些工作任务、采取哪些工作举措等;结合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理清生态环境保护思路举措。学懂弄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准确把握污染防治要求、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标准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学习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正反典型案例,巩固提升理论学习成效。
调查研究要到位。要常态化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监管服务对象,把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摸清、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找准、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提实。比如,要熟悉本地区有多少家重点监管对象、重点排污单位污染防治情况、当前监管服务对象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中有哪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了解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真实感受,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是人民群众当前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黑臭水体等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等;还要清楚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成效,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存在哪些矛盾问题,当前制定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举措是否科学有效、针对性强不强等。
党政履职要尽责。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坚守责任、坚定行动,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在追求增长和改善环境的关系上,绝不能毫无原则地向所谓的政绩迁就;要把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落到实处,损害生态环境的决策不能做,罔顾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事情不能做,这是党政履职尽责的底线。相关部门在服从领导和坚守环境保护职责的关系上,绝不能毫无原则地向个人意志妥协;对领导错误决定唯唯诺诺的念头不能有,对环境保护责任推诿敷衍的行为不能有,这是部门齐抓共管的底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和履行保护环境社会责任的关系上,绝不能毫无原则地向黑色利润屈服;靠规避监管降低成本的利不能取,靠违法排污获取收益的财不能图,这是企业环保守法的底线。(供稿人:黄英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