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也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8月14日,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分享沙龙在陕西安康平利县举行。本次沙龙活动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同探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共绘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康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平利县人民政府承办。

在主题分享环节,陕西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党双忍以《蒋家坪论道——五大革命践行“两山”理念的文明之路》为题,从平利县蒋家坪茶园的绿色蝶变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践行“两山”理念的“五大革命”路径。
党双忍认为,守住了青山,就能守住长长久久的好日子。他以蒋家坪为例,讲述了当地茶产业从单纯售卖鲜叶到走上品牌化加工与产业链延伸的升级之路:过去,茶农售卖鲜叶每斤仅得几十元,如今通过村里合作社统一加工并贴牌“蒋家坪”品牌,价值实现翻倍增长。他强调,蒋家坪的茶叶故事,不仅是绿色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更是“两山论”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的答案。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分享了《陕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她基于省内外优秀案例,分析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经验与成效,并从研究现状、机制构建、实现方式及陕西探索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对陕北、陕南、关中地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沙龙活动上,安康市、汉中市、商洛市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分享了各自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安康市实施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城镇品质、乡村建设、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六大行动,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汉中市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铁腕整治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商洛市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面向特定产品、客户和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有效促进了生态资源转化,创新金融模式,助力经济转型与升级。
在互动环节,与会者踊跃提问。党双忍深入剖析了“两山论”与“人山论”的内在逻辑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方兰教授结合区域特点,为陕西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深化建议。安康市领导进一步阐释了构建“安康模式”的具体路径。

在陕北,曾经风沙弥漫的荒漠地带,通过持续的生态治理与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黄土地焕发新生机,实现从荒芜到葱郁的华丽转变,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余公里,成为中国生态修复的典范之一;在陕南,山林间珍稀生物频现,生态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潺潺溪流汇聚成河,源源不断地润泽沿线地区,汉江、丹江、嘉陵江出境国控断面均达到Ⅰ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在关中,渭河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稳步推进,河流水质显著改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同时,秦岭区域生态修复成果丰硕,累计修复面积达135.2万亩,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高达99.3%,生态安全屏障愈发稳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为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了各方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深入交流与相互启发。通过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共商对策,各方共同为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把脉定向,为推动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