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展现“两山”理念20年来在三秦大地上深深扎根、硕果盈枝,8月18日至28日,由省生态环境厅指导、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美丽陕西我先行”——美丽陕西建设调研采访活动启动。此次调研采访活动是2025年初《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后,首次集中聚焦陕西生态治理与绿色转型的调研采访。活动贯穿陕北、关中、陕南,见证陕西生态之变,共话美丽陕西建设。
当黄河在晋陕大峡谷奔腾东去,陕北黄土高原腹地,一座因“米汁如脂”得名的古城——榆林市米脂县,正以红色为魂、以绿色为笔,在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间,书写着“美丽陕西建设”的崭新篇章。
从“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到“层层梯田叠翠、颗颗金果飘香”,米脂用一组组鲜活数字、一幅幅动人画卷,交出了点绿成金、红绿交融的高质量生态答卷:全县林草覆盖率已达41.64%,县域空气优良天数2024年达到312天,同比增加10天;高西沟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2024年接待游客327.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2亿元,生态友好型产业占GDP比重超过七成。数字背后,是米脂人对“美丽陕西”信念的坚守。
生态蝶变并非一日之功。上世纪50年代,高西沟人扛起老镢头,“向沟要粮、向坡要林”,首创“三三制”治理模式;70年代,杨家沟人在红色旧址周边掀起“植树护坡”热潮,让革命老区的山头先绿起来——杨家沟革命旧址副馆长刘翠霞:进入新时代,米脂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生态脆弱区变成产业示范区,把红色圣地变成绿色高地。
——在山上,推广“三二一”立体种植:三份林、二份草、一份田,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掐指算过一笔账:“过去种一亩玉米能挣300块,现在种一亩苹果能挣1万左右。2024年,全村1000亩苹果总产56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村集体收入70万元,黄土高原也能变成金山银山。”
——在川道,实施“光伏+农业”互补:2.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均发电300万千瓦时,板下套种黄芩、柴胡等,土地利用率提升30%。
守得住青山,才换得来金山。米脂县立足资源禀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一颗苹果,撑起富民支柱。高西沟“高原红”苹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一片红色,激活全域旅游。杨家沟红色景区与周边高西沟等地串联成线,推出“红色研学+生态采摘+民宿体验”精品线路,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327.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2亿元;
——一缕药香,铺就共富路。全县发展黄芩、柴胡、黄芪等道地中药材12万亩,建成初加工厂26家,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收新渠道。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米脂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县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光伏农业等绿色产业带动就业2.6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新征程上,米脂县将继续坚定“生态立县”战略,围绕“红色米脂、绿色发展”定位,以更高标准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更实举措推进“百村千园”生态工程,让米脂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为“美丽陕西建设”贡献更多米脂力量。
巍巍黄土,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县的绿色传奇;滔滔无定河,诉说着红色老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米脂,正以红绿交融之笔,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一幅高质量生态发展的壮美画卷。